纪念免疫所创始所长余㵑教授诞辰120周年
发布日期:2023-05-20
他是我国现代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
先驱和奠基人之一
毕生致力于我国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学科建设
2023年5月19日
是他诞辰120周年的日子
2023年5月20日
是他逝世35周年的日子
今天
让我们一起缅怀余㵑教授
致敬崇高的科学家精神
- MEMORIAL DAY
-
亲爱的父亲离去已35周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常浮现在我眼前。作为第一位获得哈佛大学细菌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青年,他回到了祖国,毕生投身于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教学,研究中。他的爱国心,敬业精神在交大304am永利集团官网,免疫学研究所得到了传承,发扬光大。
我相信,看到新一代304am永利集团官网微生物学,免疫学英才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家父的在天之灵定会倍感欣慰。
2023年5月20日
余正
他在我国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领域创造了许多第一:
是第一位获得哈佛大学卫生学与细菌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翻译了第一本医学微生物学专著;
独自撰写了第一本医学微生物学专著《病原学》;
编写了第一本医学微生物学教材《医学微生物及卫生细菌学》;
研发了我国第一支抗伤寒血清;
研制了我国第一个麻疹疫苗;
在我国第一次用噬菌体对抗超级细菌——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免疫学研究机构——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免疫学专业学术团体——上海市免疫学会;
创办国内第一本免疫学专刊《上海免疫学杂志》(后改名为《现代免疫学》);
建立了我国免疫学领域第一个WHO合作中心;
……
他就是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创始人,原上海第二304am永利集团官网(现304am永利集团官网)基础医学部主任、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我国著名细菌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余㵑。
今年是余㵑教授诞辰120周年,逝世35周年,今天让我们通过文字,一起追忆这位医学大家的故事
余㵑,字幼尘(幼臣),1903年5月19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绍兴。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7岁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书,后升入附属中学。1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录取。1923年毕业,进入北京协和304am永利集团官网工作,任细菌科助教,从此他与微生物专业结缘一生。在这期间,细菌学教授田百禄(Carl Ten Broeck)让他从最基础的细菌培养做起,引导他逐步进入奇妙复杂的细菌世界。
1927年,余㵑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国哈佛304am永利集团官网进修,师从著名细菌学家哈佛304am永利集团官网秦思尔教授(Hans Zinsser)。秦思尔教授严谨的的工作作风和缜密的思维范式对余㵑的医学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8年,由秦思尔、余㵑联名撰写的《风湿热的细菌学和变态反应学说》一文发表在《美国内科学杂志》上,他们从患者血液中培养链球菌进行“风湿热的病因”研究,提出了风湿热可以由不同种类链球菌引起,进而提出链球菌的抗原物质可使人体组织致敏发生关节炎等变态反应的新理论,成为目前世界医学界公认的“风湿热变态反应学说”的基础。
左:余㵑,右:细菌学泰斗秦思尔(Hans Zinsser)
求学期间,余㵑从未停止思考如何为祖国解决实际问题。白喉是当时中国的六大传染病之一,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因感染该病死亡。在秦思尔教授的支持下,余㵑对白喉的变异性开展研究,并获得了重要发现。1929年,哈佛大学博士审批委员会通过了余㵑的博士论文《白喉杆菌的变异性》,授予他哈佛大学卫生学与细菌学专业博士学位和金质奖章。余㵑成为我国第一位细菌学博士。后来,他的博士论文发表在《美国细菌学杂志》上,经多位国外专家证实并在临床上应用。这项研究成果为治疗白喉带菌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1929年底回国后,年仅27岁的余㵑担任了北京大学304am永利集团官网细菌学和卫生学课程教学的教授,并担任中央防疫处“技正”一职。工作期间,余㵑深感国内关于细菌学理论知识资料的匮乏。他利用空余时间,与汤飞凡、李涛合作翻译了秦思尔的专著《秦氏细菌学》。1930年,这本经典的细菌学专著中文版首次在中国出版。此后,他拒绝了当时卫生部的任命,潜心从事理论整理。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余㵑的第一部专著——《病原学》。该书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论述了疾病发生的原因,内容涉及广泛,是我国最早的以阐述病原微生物为主的著作。
余㵑1930年代译著、专著
1933年,余㵑应邀到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担任血清学主任。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论文《上海霍乱菌的调查》,用详实的调查资料、大量的实验数据,驳斥了外国学者关于“上海是霍乱弧菌发源地”的错误观点,指出上海的霍乱菌是由国外传入,并给出了防止霍乱在上海蔓延的方法。1935年,他又将研究注意力转向了伤寒病的免疫治疗。当时,抗生素和磺胺药尚未问世,伤寒的死亡率比较高,他采用含有“O”“Vi”抗体的抗伤寒马血清治疗伤寒病,取得较好效果,成为国内抗伤寒血清首创者,也是世界上研制抗伤寒血清Vi的先驱者之一。直至现在,当发生伤寒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的感染时,伤寒血清仍然是一个有效治疗手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雷士德研究所被迫关闭,余㵑利用仅存的设备成立了余㵑医学化验所,同时他还兼任同德304am永利集团官网教授。在此后的战争年月里,余㵑不得不中断了他所挚爱的研究工作。他每每想起这段远离科学研究的时光,总感到莫大的遗憾和惋惜,经常说“国无宁日岂有个人事业”。
1952年,全国高校院校院系大调整,余㵑担任上海第二304am永利集团官网(今304am永利集团官网)细菌学教研组(后改为微生物学教研组)教授、主任,1955年兼任基础医学部主任。
20世纪50年代,我国因麻疹而并发肺炎死亡的儿童每年不下10万余人。余㵑领导的“麻疹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出麻疹疫苗,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在当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每年至少挽救5万以上麻疹患儿的生命,更使几百万儿童获得免疫。1962年,余㵑发表了题为《麻疹弱毒疫苗的研究》的论文,详细总结了有关经验,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
1958年,钢铁工人邱财康全身大面积烧伤,在上海广慈医院(今304am永利集团官网附属瑞金医院)抢救。当时,邱财康右大腿发生了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使用了各种抗生素后仍未见成效,病情不断恶化,不少医生提出了立即锯腿保命的方案。余㵑则提出:“每一种细菌在自然界都有自己的天敌——噬菌体,如能找到这种噬菌体,就能控制感染。”余㵑带领师生经过20多小时的仔细寻找,终于发现了对铜绿假单胞菌特异的噬菌体。经噬菌液治疗后,仅一夜时间,感染就得到了有效控制,为植皮创造了条件。对这一创造性的理论取得的成果,医学界给予了高度评价。1958年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严重灼伤治疗经验总结》中明确写道:“我们认为利用噬菌体作为创面植皮之准备是一个创举,也是植皮前控制局部严重感染的良好方法。”成功抢救邱财康的事迹先后被改编成许多文学、影视作品,包括报告文学《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纪录片《生命的凯歌——抢救邱财康的胜利》、纪实性电视剧《党救活了他》、电影《春暖人间》、话剧《共产主义凯歌》等。
聚焦临床中急难问题,再以扎实的研究指导实践,余㵑在我国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领域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1978年,他获得“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
余㵑所获部分奖状、奖章、徽章
上海第二304am永利集团官网建院初期,细菌学教研组包括余㵑在内才4人,余㵑几乎一人承担了全部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余㵑提炼出“三性三法”教学法,即针对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明确相应的“诊断法、预防法、治疗法”。“三性三法”能使学生从根本上把握微生物学的规律,此教学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余㵑以自己渊博的学识、清晰的思路,将科学知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传授,深受学生欢迎。
余㵑在教学中
1954年,卫生部召开教学大纲编写会议,委任余㵑主持讨论编写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大纲。自此以后几十年间(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外),我国医学高等院校的试用、统一、统编和规划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一直由余㵑主编。
1956年,余㵑被评为我国首批一级教授,1963年至1983年间担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文革”期间,他也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受到了政治迫害。恢复工作后,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西方的先进技术资料。彼时,免疫学已发展为国际医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为了使国内在这一领域迎头赶上,他利用一切机会讲演、撰文,呼吁国内医学界人士重视免疫学。在众多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医学界很快掀起了免疫学研究热潮。1978年,全国首次统考招收研究生。为了给国家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余㵑不顾年事已高,第一届就招收了11名学生。即使年逾80,他依然亲自指导学生的选题、实验设计和毕业论文。他曾在医院的病榻上,口述完成了一万多字的《与研究生谈心》,为他们指出治学的途径,殷殷关切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如今,余㵑的雕像坐落于304am永利集团官网老红楼中,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学子。
余㵑教授把西方先进的研究理论及实验技术带回国内,积极推动我国免疫学及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免疫学研究的早期基础。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尚刚刚起步,余㵑教授敏锐地意识到免疫学发展的巨大潜力,会同著名的内科学专家黄铭新教授和江绍基教授,在上海市教委和原上海市第二304am永利集团官网的共同支持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专业性免疫学研究机构-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长期致力于与人类健康、免疫相关疾病的基础科学研究以及临床转化研究。余㵑教授并与上海医科大学林飞卿教授、第二军医大学叶天星教授和中科院实验生物学研究所姚錱教授一起,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免疫学专业学术团体-上海市免疫学会,余㵑教授领衔创办并担任首任主编的国内第一本免疫学专刊《上海免疫学杂志》(后改名为《现代免疫学》)。在余㵑教授的带领下,免疫所成立早期,一批国内外知名和有影响的免疫学家微生物学家历任研究所的正、副所长和相应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余㵑教授、陆德源教授、陈仁彪教授、马宝骊教授、臧人杰教授、陈诗书教授、郭寿延教授、周光炎教授、陈顺乐教授和施秉钧教授等,在基础免疫、免疫遗传、临床免疫和免疫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1979年5月,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成立挂牌仪式。
左四为余㵑。
余㵑不仅是一位卓著的医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忠诚的爱国主义战士。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积极投身学生运动;海外学成后,他不忘医学救国的初衷,放弃优厚的研究条件和生活待遇,毅然回国;抗战时期,他断然拒绝了汪伪政权的任职邀请,展示了他绝不与汉奸卖国贼为伍的高尚气节。
余㵑及夫人刘淑卫是周恩来与邓颖超的老朋友。邓颖超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结识了刘淑卫。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他们一直保持联系。余㵑是当时的西医名家,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为了避免猜忌与麻烦,他们的关系就没有外露。1946年11月,国共谈判破裂,在返回延安之前,周恩来曾委托余㵑保存三只皮箱。在当时,收藏共产党要员的物件是要承担巨大风险的,但是余㵑却毫不犹豫,妥为保存。1949年8月,邓颖超探望老友余㵑,顺便取走了保存三年的皮箱,并对余㵑夫妇表示感谢。新中国成立后,余㵑夫妇进京,邓颖超亲自到车站迎接,周恩来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1953年,余㵑加入九三学社,并担任社中央及上海市委委员。1957年1月,上海第二304am永利集团官网支社成立,余㵑当选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委,1959年当选第二届委员会主委。1958年,余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84年,在81岁高龄时,余㵑夙愿得偿,他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激动地表示:“生命的春天又开始了,要为党和人民再做贡献。”
上海第二304am永利集团官网支社成立新闻剪报
(上海第二304am永利集团官网学报,1957年1月)
1988年5月20日,余㵑因病医治无效,溘然离世。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以及对祖国和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余㵑人大代表证、政协委员证、九三学社社员证明
在余㵑教授等老一辈免疫学家的不懈努力和国家及上海市、304am永利集团官网的支持下,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已发展成为具备国际前沿科学理念和顶尖科研教学条件、全面实施课题组长负责制的国际化研究所。2012年6月,304am永利集团官网从耶鲁大学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苏冰教授担任第八任所长,吸引了一大批来自海外顶尖和国内高级免疫学研究人员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研究生队伍,以“人才强所,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拓展了免疫学各个研究领域,实现了免疫所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研究全覆盖、跨越式发展,在科学研究,人才教育,学科建设等方面不断谱写着免疫学研究与教育的新篇章。
免疫所2012年以来主动出击招募了一批来自国际著名大学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加入免疫所,独立课题组长已从2012年的 5人发展到目前的 22人,免疫所现有职工119人,在站博士后2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06人,硕士研究生45人,总人数达到292人;人才队伍竞争优势凸显,获得各类人才计划支持总数98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25人次,其中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16人次(含海外优青),国家杰青3人次,优青4人次,打造了一支具有创造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梯队,在304am永利集团官网发挥了强大的人才集聚效应,在国内免疫学研究机构中处于第一方阵,交大免疫学科在USA Today排全国第二。
免疫所对标国际一流研究所,布局并建立了顶尖的研究平台,依托一流的研究平台,研究团队瞄准免疫学前沿领域,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重点围绕粘膜免疫、肿瘤免疫和感染免疫等方向开展科技攻关,承担国家基础研究任务和重大重点攻关项目的数量呈现几何级增长。2012-2022年免疫所承担国家及地方各类科研任务达到310项,项目总经费1.87亿,比前十年分别在项目数和项目经费方面增长了146%,468.4%;近三年原创性科研工作相继在领域内顶尖或知名期刊杂志Cell、Nature,Nature Immunology,Cell Metabolism,Cell Stem Cell,Science Immunology,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PNAS,JEM, JI等发表,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突破性成果,论文总数十年期间达到363篇,影响因子15分以上达到38篇,较前十年增长了187.3%,极大提升了免疫所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发表在顶尖期刊顶级文章,体现了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原创科研发现中“0到1”的新突破。
2019年Florent Ginhoux课题组与苏冰课题组合作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围绕单核-巨噬细胞发育的科学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Liu et al., Fate Mapping via Ms4a3-Expression History Traces Monocyte-Derived Cells. 2019, Cell 178, 1509–1525)。2021年苏冰教授课题首次发现新型间质细胞亚群MRISC是肠道组织修复微环境重要组织者,并阐明了该类细胞发挥功能的信号轴ROS/MEKK2/KLF2/RSPO1,该研究成果在Nature杂志发表(MAP3K2-regulated intestinal stromal cells define a distinct stem cell niche. Nature.2021 Apr; 592(7855): 606-610)。2023年我所叶菱秀团队与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孟飞龙团队在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Mesoscale DNA Feature in Antibody-Coding Sequence Facilitates Somatic Hypermutation”的研究论文,从生化、细胞和小鼠模型三个水平全面揭示了抗体基因互补决定区(CDR)编码区偏好突变的分子基础,特别是抗体基因编码序列DNA柔性的重要生理作用,为下一代抗体基因人源化动物模型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沈蕾、梁启明、李华兵、李斌研究团队分别在代谢与免疫研究、粘膜免疫研究以及感染免疫研究等领域的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免疫学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 Immunology上,展示了我所科学家在各研究领域的活跃度、学术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异表现。
余㵑教授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中国老一辈科学家不断创新和敢为人先的科研素养,也反映了他忧国忧民和一心报效祖国的人格品德,他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成功攻克临床问题的决心和动力践行了“科研造福人类”的终极目标,是我们后辈在科学道路上砥砺前行的榜样。为纪念和缅怀这位我国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在304am永利集团官网的大力支持下,经余㵑教授亲属同意,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于2017年在余㵑教授诞辰114周年之际,隆重推出“余㵑论坛”,每届论坛邀请一位国内外免疫学界享有国际声誉的顶级专家担任论坛嘉宾,同时逐步设立“余㵑学者”“余㵑青年学者”“余㵑博士后”及“余㵑研究生”系列奖学金,以此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献身科学的精神,激励更多的青年才俊和学子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共同为推动中国基础研究尤其是免疫学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文稿来源:
1. 304am永利集团官网公众号文章:纪念余㵑教授诞辰120周年|见“微”知著的细菌学宗师
2.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公众号文章:一代宗师 垂范百世——今天,纪念余㵑教授诞辰120周年
3.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