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202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前往仁济医院东院进行参观学习,并开展了首次班导师活动。304am永利集团官网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班导师卜军,仁济医院心血管内科赵怡超、施剑峰、安采等医师,以及202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全体同学出席参与了本次活动。
上午10点,学生乘大巴抵达了仁济医院,第一次作为医学生的角色来到医院,怀着对未来的畅想与决心,走进仁济医院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在安采老师的带领下,大家首先来到了心内科门诊大楼的心血管手术准备室。心内科手术室相比于其他外科手术室增加了一些独特的元素,其手术大多是在放射环境下通过成像观察而进行的微创手术,所以医生的身上会有一件防护铅衣,来避免放射射线的伤害。在准备室中,同学们穿上重达十斤的铅衣,深切感受到专属于心内科医生的一份辛苦。
在心内科康复病房中,医生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病人术后康复的过程。随着人们对健康更加广义的追求,治疗过程的全周期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康复治疗对于心内科整个治疗流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心脏康复病房中,有一台跑步机,上面环绕着密密麻麻的线缆,连接着电极,呼吸面具等设备。这是用来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的。心脏病患者在手术后的心脏功能仍十分脆弱,距离回到正常生活仍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这台跑步机,医生可以定期追踪患者的心肺功能,从而定制康复方案以及有氧功能训练,并结合术后心理疏导最终帮助病人回归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走出门诊大楼,大家解锁了此次学习的第二个场景——临床实训中心。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机与心脏导管手术的学习。在病床上,一团纤细的铁丝形成环状系在一起,但在这铁丝里面,有着精巧的内部结构,这就是心导管。心导管由内外两层组成。在手术时,先通过穿刺把外层导管送入右臂动脉,通过对力度的精确控制,导管沿着动脉血管一路深入来到右心室。此时,便可以把内层导管推入,并在心室内进行一系列操作。同学们借助模拟假人和模拟造影效果亲自进行了实操,一位幸运儿甚至得到了真实的心脏支架作为小奖品。在学习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手术相关知识,更感受到了技术进步使得微创手术方式能够被广泛应用的重要意义。
午饭后,结束了门诊医疗相关主题的学习,在班导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段科研主题之旅。在仁济医院科研大楼中,学生首先参观了生物样本库与公共科研平台。生物样本库用于储存科研需要用到的资源,仁济医院样本库的特色在于其全自动化的储存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效率,减少了对生物样本的污染。公共科研平台也是仁济医院的一大特色,对于非本院的研究人员也可以通过官网预约渠道,借用实验室与仪器,进行自己的研究。正所谓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仁济医院把自己优秀的科研资源共享,让其成就更大的价值,在科研领域亦践行着仁术济世的格言。
结束参观后,大家来到科研大楼会议室与班导师卜军和学长学姐进行了座谈交流。卜军先介绍了仁济医院的发展历史以及仁济医院在心内科领域的特色成果,并对心内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学生被卜老师纯粹的学术精神所吸引,也被他和学生们之前的趣事逗得开怀大笑。随后,施剑峰学长进行了“如何提升科研能力”主题分享,他提到了同学们应该在早期多接触制图,数据分析程序,以及多媒体软件的运用,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赵怡超学长用通俗的语言为同学们分享了心内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同时着重强调了工科的设计思维在医学领域研究设计与研究器材制作中的运用。
在本次班导师活动中,同学们收获颇丰。这其中有对医生工作环境的认识,有对心内科学科视野的开拓,也有对未来学习之路更清晰的规划。学生的所见所闻更是在心底埋下了一颗科研的种子,增强了学学使命感。相信全体同学一定会砥砺前行,为成为卓越的医学人才不断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