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梁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21

4.png

周梁,1959年生,上海人。1977年考入上海第二304am永利集团官网(现304am永利集团官网)医疗系,1982年本科毕业。1989年获法国波尔多第二大学304am永利集团官网耳鼻喉科临床博士学位。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现304am永利集团官网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耳鼻喉科主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学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复旦大学上海304am永利集团官网耳鼻喉科系主任。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以及上海医学奖三等奖2项。


周梁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与职业生涯,对生命中的过往充满了感激:谈到老师,他说他们知识渊博、富有魅力,还能背得下老师当年的金句:谈到实习,他回忆起当年科室前辈的悉心指导,深感幸运:谈到留学,他对单位领导的举荐与帮助,对世界级名师的教学方法记忆尤深;谈到工作,他感念仁济医院的栽培与支持…似乎,他的生命中充满了美好的遇见。而我们看来,也许正是因为他对所遇所得的感恩之心、谦卑之心,这些美好的遇见才会到来。



师长父母鼓励我去考大学


1976年,我中学毕业了。按当年的分配原则,我得去外地上山下乡。但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身体欠佳的缘故,我得到了学校的照顾,被送到了技校学习。


上了技校一年之后,恢复高考的政策出台了,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我中学的班主任老师对我寄予厚望,鼓励我说“你应该去考大学”。我父母也大力支持,鼓励我去参加高考,于是我就随着同学一起作为应届毕业生报名了。


说实在的,读中学那几年,我们并没有接受到系统的数理化基础教育,底子薄弱。当时的课堂学习是将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课拆分成《工业基础》和《农业基础》两门课,只讲与工业、农业相关的一些实际操作。非常幸运的是,我参加了一个专门组织的补习班,主要补习数理化方面的知识。其实,学过的内容才称之为“复习”,而我们备考“复习”的许多内容都是现学的。


就这样,大概准备了三四个月的时间,便懵懵懂懂地进了考场。至今依稀记得,考试答卷的时候非常紧张,究竞考得怎么样,也没什么印象了。最终能够进入大学殿堂,只觉得是一种好运。


对“医生”这个行业,我还算比较熟悉。做医生的亲戚穿着白大褂,为病人诊断时的威严气场,想起就会让我肃然起敬。此外,1976年我患了阑尾炎,在医院接受过手术治疗,因此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那个时候我就对医院、对医生很有亲切感和敬畏感。于是在填高考志愿时,就把“医学”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了。考好之后,等待结果的那段时间既憧憬又煎熬。一方面充满了期待,幻想着进入大学后的景象;另一方面,又有些担忧,毕竞自己知识功底弱,不知能否金榜题名?终于,2个月后,邮递员送来了录取通知书。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打开一看:上海第二304am永利集团官网!顿时喜悦涌上心头。


特意把校徽戴在胸前


进入二医,发现同学的年龄相差悬殊,大小差距竟达十六七岁,我几乎是班上年龄最小的一个。与那些接受过完整高中教育的“老三届”相比,深感压力很大。记得当时有一位老三届的同学,入校时居然就能看英语原版书!不过,无论每位同学之前做什么工作、来自哪里、什么年龄,进了校园的身份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所以,每个人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抓紧时间,奋发图强。


学校对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特别重视,配备了全校最好的师资。印象最深的老师有组胚的王一飞、生理的徐有秋、药理的金正均等。他们知识渊博、语言生动,很有人格魅力。尤其是王一飞老师,他教授的读书方法我至今不忘:“善于学习的人,能把一本厚厚的书读成薄薄的书,然后再把一本薄薄的书读成厚厚的书。”引申开来,王老师就是要求我们学习时,要善于提炼和归纳,在凝练与浓缩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进而把那些凝练的精华与自

己掌握的内容再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在二医学习的几年中,我打下了扎实的医学基础。


当时能够做一名大学生是一件令人骄做的事情,特别是进入“二医”这样的好学校。每个周末回家的时候,我都会特意把校徽戴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路上,自豪感油然而生。


慢慢喜欢上耳鼻喉专业


在304am永利集团官网本部完成两年半的基础学习之后,我开始了在仁济医院的实习。仁济医院教办和各业务科室都高度重视医学教学,果不其然,在那里我们享受了优质师资授课的待遇,老师中有著名的邝耀麟教授、施维锦教授等。


当时上解剖课时,老师演示动物解剖,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解剖,看到了小动物的骨骼、细胞,很是震撼。其实,现在想想这些科目并不算难,但当时像神经、解剖还有药理等课程都不容易学,为了学好这些课程,自己花了很多功夫。特别是每到考前复习的那一个月,几个同学凑在一起背书,交流复习心得,然后再互相检查背诵内容。回想起那段日子,既艰苦又充满了乐趣。


实习期结束后,仁济医院一下子留下了20多个学生作为新鲜血液补充到各个科室,我有幸成为其中一个,留院做了耳鼻喉科医生。起初我最想去外科的,但去哪个科室是由医院决定的。当时仁济耳鼻喉科考虑科室的长远发展和学术梯队的合理构成,想招一名年轻的医生,于是钦点了我。说实话,当初我是最不愿意去耳鼻喉科的。不过,我是个很容易知足的人,感到能留在仁济医院已实属幸运,于是服从了医院的安排,很快调整好心态,专心致志地钻研起业务来,后来慢慢地真的喜欢上耳鼻咽喉专业,并把它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仁济医院非常重视培养我们这一批大学生,为我们制定了周密的3年住院医生培养计划。医院的住宿条件比较艰苦,大都是七八个人挤在一间小房间里,只有星期天才可以回家。那个时候,我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白天都在科里上班,晚上在医生办公室里看书,如果有手术的话,随时参加,哪怕不是我值班,也自告奋勇,抓住锻炼的机会,譬如做气管切开、食道异物取出等。那时自己年轻,连续上班丝毫没有感到疲劳和辛苦,只想多实践、多学点本领。


在规范化培养计划中,医院又为我们拟定了严密的“3+3+3”的培养方案。就是我们先观摩老师做3台手术,再给老师当3台手术的助手,最后老师给我们当助手,由我们主刀做3台手术。事实上,在3年住院医生的培养中,我们亲历的手术远远超过9台,经过这漫长而又严格的规培,我们才算是“出师”了。


不得不承认,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得到了所在科室最好老师的带教,那些大牌主任都亲自坐镇。耳鼻咽喉科多年没进过大学毕业生,科主任对我的到来格外重视,举全科之力栽培我。科室所有的长辈都对我十分热情,愿意将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倾心相授。


当年的医疗水平、仪器设备都不够先进,那时我们只有单人双目显微镜,因此我做显微手术时,老师只能坐在边上,我做一会儿把显微镜让给老师,就这样,师生轮流观看。一台手术通常持续四五个小时。尽管手术持续时间如此长,金西铭、皇甫慕三、李学敏等一批老教授均全程坐在我边上悉心指导。他们以百倍的耐心,细致入微地指导我手术入路、分离组织,切割缝合等技能。就这样,在1982一1986年间,我做了大量的手术,得到了多位老师的“武艺”真传,奠定了自己耳科显微手术的扎实基础。


今非昔比,医院里双人四目手术示教显微镜比比皆是,耳科手术时间也已缩短至一两个小时,但能够全程指导学生手术的老师却少之又少。回想起来,我太幸运了。


做人要讲信用和良心


在国内,虽然当年我们科室的耳科手术以及中耳手术水平已经比较先进了,但却极少开展国际上已经相对成熟的内耳和颅底疾病的研究和诊疗,在这方面,法国波尔多第二大学的米歇尔教授(M.Portmann)居领先水平。恰巧,那时候二医获得一个去米歇尔教授处留学的名额。得知这个消息,我的老师一仁济耳鼻喉科主任金西铭教授向学校大力推荐了我,我如愿以偿。


临行前,当时二医的校长王振义教授专门找我谈话,叮嘱一番,希望我好好学习,努力抓住这次机会,不仅多学西方的先进技术,同时尽可能地帮母校与波尔多第二大学建立校际友好交流关系。当时二医与巴黎、里昂等地的大学已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波尔多还是一个空白。波尔多第二大学校长对中国非常友好,听说我是二医派遣的,十分高兴,请我去他家吃饭,还问我有什么要求,当我提出期待建立校际关系后,他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在这之后,波尔多第二大学每年都会给二医提供学生留学、进修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一些生活费。


赴法国前,为了让我克服语言关,金主任专门帮我找了两个法语老师,一个负责教口语,另一个负责教语法,就这样突击了3个月后,我去了法国。到了波尔多第二大学后,感觉那边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让我受益匪浅,快速成长。


我的导师米歇尔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耳鼻咽喉与颅底疾病专家,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教学方式也非常生动。他既是位好医生,也是一位好老师。那年,他同时带教来自世界各地的20多名学生,米歇尔的教学意识特别强,但显微镜下的手术不容易学,因此他经常在手术室,通过闭路电视,将他的手术路径与方法全程转播。示教时,他会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并让学员分析判断,比如发现了一个病灶,有几种手术方法,为什么这样剥离等等,都讲得非常透彻明了。他还擅长双手同时对称画耳朵、听骨、鼻子的解剖结构图,细致入微、精准无误。


米歇尔教授每周在科室举办学术讲座,每次我都参加,尽管当时语言尚未完全过关,但凭借浏览图片,能理解百分之七八十。好在当时只有二十七八岁,学习能力强,很快就融入了法语语境并在以后的专业技能学习中大有收获。


1990年,我圆满完成了学业并获得了法国医学博士学位,我谢绝了导师的挽留,回到了祖国。当年有人问我,怎么不留在法国。我说,第一,做人要讲信用和良心,母校给我学习机会,科主任大力推荐并期待我回来做一点事:第二,在法国学了专业技术,我们国内有这么多病人,理应回来施展技术,为我的同胞服务,解决他们的疾病痛苦。


我很明了:我的心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回国之后,仁济医院对我非常重视,为我提供了诸多方便条件,支持我事业的发展,我对此心存感激。


是他们让我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恢复高考制度,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尽管现在社会上对于高考制度有种种的不满,但不得不承认,高考制度不失为一个相对公平的方式,给所有人提供公平公正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机会,优秀的人能脱颖而出,凭借自己的能力来改变人生、服务社会。


对于日前的医学教育制度,我也有一些看法。我曾经担任过三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中曾提交过一些医学教育内容的议案。目前国内的医学教育学制不够完善,还分临床型、科研型等不同类型,而且还有规培三年可以获取硕士学位,四证合一可以获取博士学位等等。我觉得这样的分类有一定的弊端。平心而论,8年制的生源原本是素质最高的一批,但8年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并未优于其他学制,导致这批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开发,临床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不见得比硕士生高,这无疑是人才的浪费,需要我们去反思。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就拿我现在的科室来说,全科130多位医生,大部分是从全国各地考来的优秀学生,后来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医生。所以在优秀的人群中,我们更应拥有一颗接纳多种文化与知识的心,从容地面对社会的选拔。


作为一名“二医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对母校,我充满了感恩。母校为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我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的一块基石。站在牢固基石之上,才可能站稳人生,从而获得更大成绩。同时我也要感谢培养了我18年的仁济医院,感谢所有老师,是他们让我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