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年。“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上海教育在率先总体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304am永利集团官网“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开局阶段和浦东校区的全面建设期。为科学编制和实施好304am永利集团官网“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304am永利集团官网以“十四五”规划编制调查研究为先导,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进一步找准发展方向、厘清发展思路、明确重点任务,努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路径和目标任务。
一、规划编制调研总体情况
根据《304am永利集团官网关于成立“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通知》(沪交医〔2020〕23号)和《304am永利集团官网关于做好“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沪交医〔2020〕24号)要求,304am永利集团官网编制工作办公室改革调研组研究制定了《关于组织开展“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编制调研的工作方案》,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的框架下,按照“主题聚焦、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原则,在系统内开展调研。
304am永利集团官网班子成员紧密对接“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的总规划和专项规划主题,组建10个调研小组,密集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会,304am永利集团官网层面共计17场。在组织调研的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对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师生医务员工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提高调研质量与效率;坚持分层推进,在不同层面调研中体现“高度”“精度”和“深度”;坚持减会增效,归并整合主题和关联度较高的调研,并按照主题相关的最小参会范围确定参会人数,尽量减少对业务工作的影响。力求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304am永利集团官网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切实将师生关切各项工作热点写入规划、落到实处。
表1 304am永利集团官网层面组织开展的调研工作情况
调研主题 |
牵头领导 |
牵头部门 |
时间 |
地点 |
调研侧重点 |
基层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 |
范先群 |
党委组织部 |
6月10日上午9:00 |
附属瑞金医院科教楼201会议室 |
5家附属医院基层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 |
6月18日上午9:00 |
科教楼201会议室 |
院本部基层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 |
学科建设 |
陈国强 |
学科规划处 |
6月16日下午1:30 |
科教楼203会议室 |
12家附属医院学科建设 |
校园文明文化建设 |
赵文华 |
党委宣传部 |
6月24日上午10:00 |
懿德楼101会议室 |
|
党风廉政建设 |
施建蓉 |
纪委办公室 |
6月17日下午3:00 |
东九食堂三楼302会议室 |
|
人才培养 |
胡翊群 吴 韬 |
教务处 |
6月11日下午1:30 |
科教楼203会议室 |
本科生教育教学 |
6月28日下午2:00 |
懿德楼101会议室 |
研究生院 |
7月2日下午1:30 |
懿德楼101会议室 |
研究生教育教学 |
学指委 |
6月19日下午2:00 |
科教楼203会议室 |
1.2:00,培养单位调研; 2.3:45,职能部处调研 |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
江 帆 |
科技发展处(国际交流处) |
7月7日下午1:30 |
懿德楼101会议室 |
|
医院发展与医疗能力建设 |
方 勇 |
医院管理处 |
6月17日下午2:00 |
科教楼203会议室 |
附属医院的发展与医疗能力建设 |
7月14日下午2:00 |
科教楼203会议室 |
十四五规划毕业后教育专项调研会 |
校区功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
方 勇 吴 韬 |
资产管理处 (含浦东项目办) |
6月23日下午1:30 |
科教楼205会议室 |
“校区功能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调研会 |
6月24日下午2:30 |
科教楼205会议室 |
“浦东校区重要设施信息化建设”专题调研会 |
6月30日下午2:00 |
科教楼205会议室 |
“教学科研信息化”专题调研会 |
二、主要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基层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基层党建工作落实还不够到位,党的政治引领需要加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主题教育长效机制有待完善。二是干部队伍培养与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干部一体化管理的工作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院校之间、院院之间干部交流还存在壁垒,干部职业发展规划尚不完善,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以及青年干部发展的后劲有待进一步激发。三是附属医院党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夯实,附属医院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权责界限还需要进一步明晰,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还不够到位,党组织建设还不够规范。
(二)学科建设
一是学科发展需要进一步科学布局,缺乏中长期规划,战略性和自主性不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群尚未形成,学科整合的抓手和举措有待加强。学科资源分散,发展不均衡;学科建设投入存在碎片化、重复投入的现象。二是保障学科发展的完备的支撑体系尚未建成。学科平台实体化建设需要加快推动,学科间协同与共享机制尚未形成,数据标准、管理机制与支撑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医工交叉平台与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三是学术声誉有待进一步提升。科研合作、论文标识有待进一步规范。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人才队伍梯队结构不够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够,中青年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后备人才不足;部分传统学科师资呈现萎缩趋势。二是人才评价体系不够多元化,还存在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不利于激发人才活力。高水平创新团队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引性不强,制度激励的体制机制尚未充分形成,人才政策的支撑作用不充分。三是师德师风建设尚未常态化,教师思想政治培训与教育教学工作尚未有效融合。
(四)校园文化文明建设
一是交医系统宣传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一体化宣传格局尚未有效建立,网站、新媒体建设质量有待提升。二是交医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待加强,交医文化内涵与特色需要进一步凝练,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三是意识形态工作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拓宽。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留学生和联合培养学生群体的工作方式需要更加创新。
(五)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机制还不够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指标体系针对性还不够,过程监督和检查评价还不够严格。二是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有待压紧压实,部分党员干部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加强思想认识、加深理解领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转化实践上还存在着能力不足、推动不足等现象。三是监督执纪职责履行还不够有力。监督全覆盖的内涵和外延研判不足,监督“精准度”不够,纪检队伍监督执纪能力培训不够。
(六)人才培养
一是招生规模、结构与教学科研发展速度不匹配;博士生招生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部分专业稳定度偏低,专业认同感不高。二是人才培养体系一体化建设有待加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等的系统性不强,相关改革举措需要加强反馈和改进;思政教育前后期衔接不够有效,医学人文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毕业后教育重视不够,培养方案有待完善。三是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尚未与教务体系形成有效联动。
(七)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一是科研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职称晋升、研究生毕业、研究论文发表等方面依然存在“唯论文”导向,科研诚信评价与反馈体系有待完善。二是科研协同创新机制尚未形成,各级临床研究中心定位与职能不清晰,创新团队内部协同机制尚未建立,缺乏顶层设计与统筹引导。三是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特别是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原创性科学研究能力不足。突破性、重大原创性成果较少,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和高被引论文数量不多。四是科研成果转化率远低于国内外平均水平,成果转化意识不高,服务平台和专职队伍缺乏,考评制度有待完善。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是贸易战叠加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下,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需要进一步适应中长期国际形势的变化,战略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二是国际合作办学质量有待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引领性有待加强,国际化教学特色不明显,中外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数量偏少,深度游学比例偏低,国际化教学水平无法满足国际学生需求,与我院国际声誉不相符。
(九)医院发展与医疗能力建设
一是医院管理模式需要优化,医疗服务与科研教学尚未取得有效平衡,院际交流途径不够通畅,医疗信息化推进缓慢,医疗数据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二是医疗品牌建设有待加强,学科排名尚未转化为医疗服务声誉,涉外医疗吸引力不强。
(十)校区功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学院发展速度不匹配,前瞻性设计不足,院内各类平台建设标准有待完善,对教学与科研的服务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师生服务保障有待加强,区校教育资源协调不足,校区建设服务性与功能性不平衡。
三、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发展目标
(一)发展机遇
从世界范围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国际科技竞争成为焦点,基础理论研究重要性不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科技迭代正在推动着医学发展进入新阶段。从国内情况来看,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两个重要战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发展提出“新医科”的最新要求,高等医学教育迎来交叉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从上海发展来看,“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目标的提出和《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体现了践行“健康上海”的坚定决心。保障全方位全周期人民健康,医学教育必须创新求发展;顺应奔腾而至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医学教育必须创新谋发展。“十四五”时期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上海在全面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基础上,迈向“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开局起步期。新时代承载新使命,新蓝图呼唤新作为。国家和上海发展的战略需求、科研技术发展的创新驱动,都为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医教协同改革不断深化。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8年10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对深化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做出了重要指示,树立“大健康”理念,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专业结构,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医学专业,培养一流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这一系列发展要求为“十四五”期间304am永利集团官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将医教协同理念贯穿学院内涵发展、改革创新的全过程,加大现代304am永利集团官网校治理体系、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有效形成教学、科研、医疗相互支撑-反哺的常态化机制。
2.新医科体系建设快速推进。2018年,国家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提出了新医科建设,探索全球工业革命4.0背景下的卓越医学人才教育新模式,实现医学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的转变,与“新工科”等体系互相推动,建立生物医学科学平台,培养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全面整合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医学新领域,培养能够适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变革,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未来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304am永利集团官网应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强化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开设智能医学工程、医学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专业,前瞻性探索“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在坚持学科交叉中培养医学人才创新品质。
3.兼顾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趋势明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提升高校基础创新研究能力。大力推进原始创新、自主创新,服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开展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和战略高科技攻关。加快推进高校科研成杲转化。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激励政策,形成行业、企业、院校等多方协同推进机制,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能力和水平。积极组建跨校跨学科创新研究团队,加强多学科前沿研究,是提升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突破点。建设304am永利集团官网校深度参与的转化功能型平台,建立开放共享、资源汇聚的新机制,是形成医学创新成果面向市场、快速转化应用的有效渠道。304am永利集团官网应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打破学科、机构和制度壁垒,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为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临床转化“最后一公里”提供强有力支撑。
4.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上海在推进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持续深化医改,全力打造“健康上海”。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推进,党和政府对公立医院管理机制提出更高要求。2018年,国家发布《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同年,上海市召开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发布市委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1+2”文件,明确规定,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对公立医院议事决策机制创新、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优化党支部设置以及全面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等提出新要求。304am永利集团官网要在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规律的大学附属医院管理模式和研究型医院建设、临床资源整合、学科协同合作、区域医疗服务合作、加强医疗智库建设等方面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继续当好新时代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先行者。
(二)发展目标
始终遵循高等教育和医学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瞄准“世界一流304am永利集团官网和一流医学学科”建设目标,秉持“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院训,以整体提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内涵为出发点,以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落脚点,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接“新医科”发展战略,在坚持医教协同中培养医学综合能力,在坚持学科交叉中培养医学人才创新品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全健康理念的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制度激励加快集聚医学人才,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学术生态氛围,实现人才“虹吸”效应;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科研诚信与奖励机制,释放科研原始创新力,实现基础研究、临床应用、新药研发的高效连接,催化一批尖端科学发现向医疗实体经济转化;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群,完善优势学科持续发展、弱势学科补缺式发展机制,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加强临床资源整合与共享,提高医疗服务能级以及解决危急重症的能力,切实增强医疗服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到2025年,整体实力和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高峰耸立高原迭起的一流学科生态,大幅提升攻坚克难创新策源的医疗服务贡献能力,若干学科方向跻身世界一流。
四、“十四五”期间发展思路
(一)加强基层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眼坚定信仰深化理论武装,让理论学习成为自觉性的新常态。通过专题学习、党课开讲、党员教育、主题党日和思想政治学习等形式,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二是激发党组织工作活力,加强党组织架构设计,明确各级党组织的职能和层级,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有效作用。配齐配强党务干部,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三是打造“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优化二级单位班子成员结构,完善干部队伍职业发展与晋升通道顶层设计,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大干部资源统筹,拓宽干部交流和发展渠道,不断按照“开源、提升、盘活”原则,深化304am永利集团官网系统干部一体化管理。构建以干部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奖惩机制,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贯彻落实好“要有意识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着眼2021年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换届、2022年民主党派市委换届和2023年统战团体换届,支持和协助各民主党派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班子建设。四是推动附属医院党的建设落实落细,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本市“1+2”文件精神,牢牢把握加强附属医院党委领导核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完善议事决策细则,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建立健全内设机构负责人选拔任用实施办法、“三重一大”议事范围等规章,探索试行本市医院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实落细。
(二)加强学科发展布局,提升统筹能力
一是加强学科建设战略布局,密切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确定重点发展学科、优先支持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布局;加强学科建设统筹能力,一体化推进304am永利集团官网系统学科协同发展。二是推动学科建设平台实质性建设,明确304am永利集团官网临床研究中心、附属医院的研究院的功能定位,建立304am永利集团官网层面医工交叉平台,形成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建设临床研究支撑队伍、有效提高服务能力,实现临床数据资源共享。三是精准提升学术声誉,密切对接学术声誉评价体系,完善指标跟踪机制,构建指标反馈考核体系,为提高学术声誉提供正向驱动。
(三)完善师资队伍培养与保障体系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对照学科布局,精准育引高层次领军人才;持续优化青年人才发展阶梯,培育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探索个性化人才发展方案,助力传统学科人才引进与培养。二是持续完善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坚决克服“五唯”顽疾,建立健全不同系列职务聘任办法,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三是完善师德师风和医德医风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教师思政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融合、与教师发展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着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符合创建世界一流304am永利集团官网要求的教职工队伍。
(四)创新交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紧密对接智慧医疗发展方向,形成后疫情时代304am永利集团官网系统文化发展方向;形成校部-304am永利集团官网-附属医院文化多维融合的文化格局,打造304am永利集团官网-附属医院一体化文化建设机制,实施文化传承发展计划,完善304am永利集团官网系统院史馆载体建设,发挥创新文化对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二是提升交医品牌影响力。搭建交医特色视觉形象系统平台,一体化建设门户网站,借助海外校友力量辐射交医文化,增强医护师生员工的文化归属感。三是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提升国际传播力,积极弘扬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将担当与奉献教育融入学生培养,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入留学生等群体的培养,提升文化认同感。
(五)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细落实
一是拓宽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思路,完善初步治标、制度治本、思想治根的机制建设;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过程监督和检查评价,建立成效反馈机制。二是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制约和监督,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聚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内控建设。三是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304am永利集团官网监察实现全覆盖,配齐配强附属医院纪检监察队伍,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六)加强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创新型
一是持续深化招生改革,结合新校区建设,聚焦质量、优化结构,推进各级各类学生的招生改革;新增“医学技术”学位点,探索开展本硕博贯通招生培养、医工交叉复合型高端创新人才培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等模式,吸引优秀生源;探索包括预防医学和护理学等专业双学位招生培养模式,提升专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系统性推进培养方案与课程改革。依托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加强在医文、医理、医工、医法的交叉培养工作,使学生具备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全面的综合素质;推进前后期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建设,丰富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路径;持续推进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整改工作,加强全科医学、口腔科学、全球健康、医学史、医学法等课程建设与开设;依托“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扩大医学教育的区域影响力;不断完善毕业后教育培养方案,完善毕业后教育准入与培养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培养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培养质量。三是构建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评价反馈体系。逐步推广临床阶段高水平形成性评价的运用;加强教学质量反馈评价体系信息化建设等,形成导师和学生两维互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培养形成性和毕业后跟踪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就业创业服务的改进。
(七)提高科技原创能力与成果转化率
一是持续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落实“破五唯”导向,建立以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完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和同行评议制度;建立预警与零容忍制度,以科研诚信档案,强化科研组织/个人的主体责任,科研信用纳入导师考核、人才评价与学生培养全过程。二是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探索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管理新模式,成立成果转化服务部门和转化专职队伍,完善对接市场知识产权管理及处置专门机构的能力建设;推进附属医院临床研究院实体化建设,探索依托研究院平台打通“校部-304am永利集团官网-附属医院”三级转化渠道,切实提高成果转化率。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与交叉项目建设,依托脑科学、肿瘤学科、心血管、内分泌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医工/医理/医文促进发展的新模式;实质性推动中医西医汇聚创新研究院建设,在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调整布局
一是优化全球合作布局,积极探索全球化发展道路新方向,国际合作向欧洲、东南亚等地区错位开展;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作用,促进区域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二是提升国际合作办学水平,在上海-渥太华联合学院的办学经验基础上,探索更高层次的合作模式,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探索双本科学位联合培养模式,探索设立国内首个中外合作科研博士双学位项目,完善国际学生招收及培养体系;加快高水平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探索设立国际学生英语班。切实提高国际学生招生规模、生源质量和层次;推动“全健康研究中心”建设,提升具有全球视野和全健康理念的医学教育水平。三是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完善304am永利集团官网国际合作网络建设,围绕“肿瘤、脑科学、临床研究、全健康” 四大领域拓展国际科研合作。
(九)提升服务健康中国的医疗水平
一是完善高校附属医院管理模式改革,明确研究型医院的发展定位,夯实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规律的校院之间运行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304am永利集团官网对附属医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管理上的政策导向作用。二是打造交医医疗品牌,对接国家和区域医疗卫生发展需求,依托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建设,整合资源,组建符合专病专科发展的学术梯队,系统设计和改革“人才培养体系”,以专病品牌提升医疗服务声誉;以软硬件改善,提高涉外医疗吸引力,从而加强国际影响力。三是大力推动多中心临床研究,加快推进临床大数据平台建设,为临床学科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发挥304am永利集团官网临床研究中心协同作用,打破院间壁垒,促进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快产出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十)加强校区功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一是实施信息强院战略,加强304am永利集团官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依托5G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积极打造智慧校园、美丽校园、绿色校园、安全校园,并推进304am永利集团官网信息系统向附属医院的拓展与延伸。二是高效高质推进新校区建设,谋划新老校区运行机制,加强新老校区运行管理的联动,力争浦东校区主体建设于2024年完成建设,202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三是以师生关切为引领,强化保障服务能力。完善医学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师生幸福感;深化区校合作,协调优势基础教育资源,解决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