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硕士毕业后任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代理所长和副研究员,2004年8月任职于原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广州)毒理学部主任和研究员。2018年10月任职于304am永利集团官网公共卫生学院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系。兼任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食品和个人护理品的毒理学风险评估,致力于微流控体外实验系统的研制和基于毒性作用机制的替代方法研究,推动方法标准化和转化应用。创办替代方法研究评价中心(CCARE)和体外科学实验室(广州),创办并成功举办8届“替代方法学术研讨会和国际讲习班”。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20多项,获中国发明专利11项,制订标准10多项,成果多次获奖。发表论文80多篇,主编多部著作。
研究方向
立足于毒性测试方法的现代化,以食品安全和个人护理用品为重点,关注环境因素与皮肤健康的相互关系,食源性化学污染物和新食品原料的安全评估。利用生物标志物、有害结局通路和干细胞毒理学等手段阐释相关的作用机制、建立整合测试策略。关注复杂混合物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暴露的表征,利用系统生物学和“组学”技术建立暴露科学和预测模型。实践21世纪毒性测试愿景,填补体外实验系统上游供应链的缺失,研究3D组织工程器官和微流控制器官芯片的建立并探索商业化应用的途径。
近期主持项目
1. 皮肤微流控芯片生物学评测体系建立及产业化应用(国际合作项目)
2. 植物提取物皮肤致敏和测试策略及标准化
3. 基于共培养的润滑油皮肤致敏机制及测试策略研究
4. 国家认证认可标准制订项目《体外实验室规范与通则》研究
5. 基于体外毒理学模式的农产品低残留危害物风险评估与应用
主要成果
1. 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储备技术研究,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二等奖
2. 化妆品皮肤毒性检验的壁垒性替代技术方法建立和标准制订,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3. 食品安全快速高通量检测与体外毒理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4. 食品化妆品关键危害物质快速检测及体外毒理学新技术建立和应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 主持和参与制订检验检疫化妆品毒性测试替代方法系列标准11项
6. 主编《实验动物替代方法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
7. 主译《3R和仁慈准则》(科学出版社,2014)
8. 主编《化妆品评价替代方法标准实施指南》(标准出版社,2017)
9. 主编《预测毒理学与替代方法》(科学出版社,2018)
社会兼职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福利伦理委员会委员,欧洲替代动物学会委员等。科技部、广东省、四川省等省市科技咨询专家。CNAS技术评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