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_mediafile/files/105166/1411/x_c025080698.jpg http:/_mediafile/files/105166/1411/x_b335080660.jpg http:/_mediafile/files/105166/1411/x_c025080698_s.jpg http:/_mediafile/files/105166/1411/x_b335080660_s.jpg 1 2
2014-11-14 浏览( 来源:上海教育 
 撰稿:陈韬
 摄影:
 

  一如身上的白大褂,黄雷给人的印象淡雅而纯粹。2007年从美国哈佛大学304am永利集团官网癌症研究中心完成博士后的她,毅然放弃了高薪的职位,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回国,成为304am永利集团官网基础研究的一名研究员。在她心中,科学研究宛如生命般重要,回报祖国更是自己矢志不渝的梦想。

  然而,很有意思的是,集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美国癌症学会等多项会员身份于一身,痴迷科学研究二十载的黄雷,三年前却开始了一次不小的角色转换。如今,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之余,她已成功变身为学校里有口皆碑的班导师,成为2010级临床医学8年制班99位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要找的“导师妈妈”。

  传递科研“正能量”

  在交谈中,黄雷让记者感受到了当下知识分子应有但又些许缺少的那种气质。有人问她:“黄老师,你回国后为什么要去学校呢?做教书匠、搞基础科研既辛苦又清贫,还不如当初去临床来得实惠。”

  如同在“留美”与“回国”之间的选择一样,当初黄雷在报考“临床”与“基础”专业时的定位也没有片刻犹豫。面对他人的不解,她始终坚信科学研究是医学工作者的灵魂,基础研究中的发现与突破对于日后的临床应用意义重大。“面对同一种新药,目前我们国家的很多病人承担着比国外多好几倍的费用,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基础研究不强,原创的东西少,只能买别人的专利。”讲到这里,黄雷很是感触。因而自打踏出国门深造的那一刻,她便梦想着早日归国投身基础医学研究。

  黄雷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回国之后,她便成为学校肿瘤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课题组的负责人。短短数年间,她就带领自己的课题团队完成了数个国际“首次”。首次发现了癌蛋白MUC1参与DNA损伤信号通路、并促进DNA修复的生物学功能;首次揭示了癌蛋白MUC1促进食管癌转移的生物学作用;首次在模式动物个体水平上,证明了p53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调控网络的精细作用在胚胎发育中的重要生物学功能……

  也许,多数人对于上述这些过于专业的成果所产生的价值没有概念,但黄雷那种将科研精神薪火相传的践行则会让人一目了然。的确,让一个真正热爱科研的师者来传授科研,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做科研,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在学校规定的学生创新性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初涉科研领域的学生们,黄雷格外有耐心,从如何查阅资料,如何进行组内的有效讨论,到如何做一份合格的文献汇报,如何一步一步解决遇到的问题,都事无巨细的予以讲解。

  “第一次走进科研,有太多的细节会被我们忽略,不知道切片应当标注好日期和组织样本类型,不知道资料的整理和汇总是何等重要,看到黄老师认真地示范辨认一张张切片,打开一个个文件夹,我们明白,细节彰显的是态度,是一颗严谨之心。” 谈及老师黄雷的指导,王奕洋同学记忆犹新。

  的确,和黄雷一起做科研,学到的不单是科研本身,更是一种为人治学的态度。在黄雷看来,学生们做科研的目的绝不是发表文章,毕业加分,方便留沪那么功利。

  “科研就是科研,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容不得半点杂质。”黄雷的科研观正统而严肃。

  因此面对学生的错误,黄雷有时会很严厉,连学生的PPT这样简单的作业,也时常被她退回重改好多次,她甚至会挤出时间来亲自调整学生PPT中每一个图片的大小、排列、行距,乃至整个版式。更不用说实验中的各种分析和讨论,创新实验项目的申报黄雷更是要求严苛。

  话说回来,黄雷能有机会面对众多学生传授科研,还要归功于2011年304am永利集团官网推出试点的“班导师制”工作机制。在这个优质平台上,来自医、教、研、管各领域的教授“大牛”以班导师的身份走进了广大学子的学习和生活,他们以雄厚的科研背景、丰富的人生阅历,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学生。据304am永利集团官网学工处处长唐华介绍:“学校设立班导师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班导师与辅导员队伍优势互补,形成了”双师联动“育人模式,从而高效地引导了学生的综合成长,也有助于解决他们求学路上的种种困惑。”

  制度一经推出,黄雷便主动请缨,要求加入班导师队伍,并顺利成为了2010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班的班导师。

  为了发挥好班导师的功能,也为了提升大家对科研的理性认识,黄雷在名为“薪火相传,医路相随”的班导师系列活动中还不止一次的组织了科研讲座。

  首次讲座,黄雷为同学们请来了学校的徐天乐教授和曾维政博士。讲座中,两位专家从实验室研究成果入手,向同学们介绍了实验选题、设计以及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法,还将国际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大家。

  除了请来“外援”,黄雷还亲自披挂上阵为学生们带来“走进科研”的第二讲。其间,她围绕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以MUC1在肿瘤发生及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为例,为学生完整展示了一个科学研究的思路,同时介绍了诸多科学实验的方法。黄雷细致而完整的讲解,满足了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了对科研的热情。

  “开办这些讲座很有必要,就是希望通过我们这些科研工作中的过来人的经验 ,让学生们少走弯路,尽早入门。”黄雷如是评价自己的班导师活动。

  三年来,经过黄雷在科研教学中的精心培育,如今2010临床医学8年制班的同学们在科研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诸如在RBL课程和 学校乃至上海市级大学生科技等创新性实验的活动中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亦师亦友的“导师妈妈”

  虽说是主动请缨,但工作岗位上的急转,对于黄雷而言适应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起初,面对拥有99人的“巨型”班级,这位“新手”班导师有些手足无措。“这么多人,怎么与他们交流,尽快地拉近距离呢?”毫无经验的黄雷陷入了沉思。开始她想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去走访,后来觉得这样不妥:“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有想法,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你要来了,他们得陪着,再说医科生学业负担重,晚上还要上自习,打扰他们学习也于心不忍。”正当自己一筹莫展之时,得知学生们爱上人人网、易班网这则信息,黄雷兴奋得像个孩子,第一时间注册并登录上去。就这样,她每日通过键盘的敲击慢慢地走进了这批“90后”的内心世界,一点点地尝试着模仿年轻人说话的风格,从来不摆老师的架子的黄雷很快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

  “学生的事比天大”,作为班导师的黄雷心中时时装着学生。平时和学生交流时,她鼓励学生说出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便帮助解决。为此,她特意组织召开了“心连心座谈会”。会上,每位同学都可以围绕着公益、住宿、上课、文体活动等提出各种意见。毋庸置疑,会后,最辛苦的人是黄雷。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她逐条“备课”,在分析研判后,对于可操作的事宜,她通常不会令孩子们失望。比如有同学提出学校浴室的更衣柜很脏,四壁装修太老化,黄雷得知后,立即去现场进行“勘察”。“我正好也是学校的工会干事,便把事情在工会会议上提了出来,学校最终采纳了我重新整修的建议,能让学生们安心,我真的很欣慰。”提及此事,黄雷一脸兴奋。“真是没想到连浴室装修这样的事,黄老师也能帮助解决。”事后,一位同学诧异地说。

  也有学生抱怨一到考试复习时,总是占不到教室的座位,黄雷闻讯后也丝毫不怠慢,旋即与学校的相关部门沟通,增开了数间自修教室,解决了学生们的燃眉之急。

  其实像这样的事还很多,平日里,黄雷不仅能聆听学生们的困难,从而出手相助,还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能敏锐地洞察学生们心中的“小秘密”。有位平时举止活泼的男生连续几天情绪低落,上课、做实验都打不起精神,黄雷发现后也是赶紧找到了班级辅导员,得知这位同学是因为失恋而想不开,而且有三四天没有好好吃饭了。想到就做的黄雷首先是查找了这位学生的资料,了解他是哪里人、爱吃什么菜,之后便把这位茶饭不思的同学叫出来边吃边谈心。面对学生的苦闷,黄雷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予以了剖析和开导,黄雷那妈妈般的关怀很快让这位同学拨云见日,回到了正轨。

  黄雷成功了,她成为了学生们最值得信赖的的朋友,以至于在路上打招呼,学生都从起初的有些拘束到如今的手舞足蹈。

  当被记者问及为什么能处处想着学生,成为学生口中的“导师妈妈”时,黄雷笑了:“或许这是天性使然吧!我从中学开始就梦想着将来要做名医学工作者,所以每当看到这些孩子就想起了自己当年,他们都是有梦想的人,我脑子里时常会浮现出他们未来穿上白大褂在医院里行走的的样子,那么温暖,那么亲切。”

  如此充盈着梦想,而又如此质朴的回答令人感动。正是由于这份对学生天然的爱,如今的黄雷早已成为学生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要找的人。

  一天中午,正在午休的黄雷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名外地学生从回沪的火车上打来的,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的只言片语中,黄雷终于明白对方的父亲在当地被诊断为胃癌。为了先安抚住学生的情绪,黄雷首先告诉她保持镇定是一名医科生最基本的素质,随后黄雷联系了沪上的消化内科专家,也是自己的哈佛同学帮助确诊,万幸的是最后结果显示只是胃溃疡。

  从2011年担任班导师至今,黄雷从未缺席任何一次班级活动。班级歌会上她和大家一起为台上表演的同学鼓掌,一起在玩小游戏时大笑,当然也会和大家一起唱歌一起欢乐;组织社会考察时,她和班委一起制订出游计划,从地点挑选到路线设计,从包车安排到饮食起居,事无巨细。

  在班导师见面会上,黄雷给2010级临床8年制班取名“玫瑰园”,寓意每一个同学都是玫瑰园里含苞待放的玫瑰。而在大家心里,黄雷是玫瑰园辛劳的呵护者,她身上的低调、从容、坚定、细致、严谨无不潜移默化着学生,亦师亦友,春风化雨。无疑,因为有了这位“妈妈导师”,玫瑰园中的朵朵玫瑰注定是幸运的。

  医学人文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师者,黄雷是有良知的,这不仅体现在自身业务上的兢兢业业,也体现在她的育人观。除了授业和解惑,黄雷明白,传道的力量也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

  在黄雷看来,医科毕业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是不同的。“这些未来的医学工作者身上的担子很重,他们面临的可是病人们的托付啊。”她认为,医科生不但要有双精湛的“妙手”,更要有颗“仁心”。

  班导师工作开展伊始,为了了解学生们从医的初衷,她特意搞了一次问卷调查,当看到“我报考因学院是为了帮身患重病的家人治病;我是要维护他人健康,拯救他人的生命”等这些单纯而真挚的回答时,黄雷感动了,她也顿感自己“呵护好这些花朵,引领好他们的未来”的责任。

  记得在两年前的班导师见面会上,她在有大家分享自己在科研中一路走来的苦与乐时,一句 “我不觉得挣的钱是多是少能决定一份事业是否值得”触动了在座每一个人的心。

  前不久,有关医暴、医闹等医患纠纷的新闻频频被报道,大家也会议论纷纷,有些同学甚至觉得前途暗淡:“做医生真不容易,学了那么多年,付出了那么多,最终连人生安全都不能保证。”

  这时候黄雷也会加入到大家的讨论中,用理性的观念帮助大家分析:“每天有多少医生在工作,有多少病人在就诊,发生医暴医闹的事件又有几起呢?大家不用担心,用好你的”仁术“和”仁心“,一定会得到公正的回报。”

  其实,黄雷的这番话是有用意的,她想让学生懂得凡是遇到困境,首先要学会思考,而思考习惯的养成绝不单靠获取书本上的专业知识,需要掌握为人处世这些医学以外的能力。因而她特别用了“方行圆智”这句源于中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名言来勉励学生,即医者需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圆融的处事方式,这是人立身行事之本。她认为这一观念在科技高度发展而医患纠纷却频发的当今社会,是医科学生急需掌握的。

  为此,与提升科研认识一样,黄雷陆续组织了数次人文讲座。在“那些年我们一起学医”系列讲座里,她力邀各家医院的医生及专家与同学们分享他们的学医从医经历,或严谨努力,或风趣幽默,或轻松漫谈,或谆谆教诲,在这一次次来自师长的箴言里,大家不仅拓展了视野,而且心里头对未来的路似乎越来越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同济医院杨长青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医学生”的讲座。教授以 “先做好人后做好医生”为中心思想,为在紧张医患关系中岌岌自危的医学生指明了道德方向。他寄语学生首先要成为一个好人,然后再做一名好医生,哪怕世事艰难也要坚定己心谨守原则。

  对于班导师黄雷一次次地付出,学生们是充满感激的。这里用学生齐家的一句话来表达最为真切:“也许未来路途漫漫,也许遭遇不公和否定,但班导师的付出与教诲让我更坚定了学习医学的信念。感谢黄雷老师,感谢这份珍贵的师恩。”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菁菁校园

媒体聚焦

欢迎来到304am永利集团官网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