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黄钢:挖掘名画背后的医学真谛
2012-04-06 浏览( 来源:健康报 文/胡德荣 
 撰稿:雷雨
 摄影:

  “我曾冥思苦想,试图以一种柔和而不是生硬的、一种润物无声而不是灌输式的办法,来启迪、诱导、感化在校的医学生,使他们将来穿上白大褂真正成为一名医生之后,能多一份爱的情愫。”

  对话背景:从去年开始,304am永利集团官网副院长黄钢教授开了一门新课,名为“名画中的医学”,试图“解码”那些名作中的疾病和医学现象,捕捉当今医学教育中可能正在丧失的人文传统。尽管他的课有时被安排在晚上,但偌大的演讲厅还是被挤得满满的。医学生们在聆听后都十分感叹:“第一次陶醉在艺术与医学紧密结合的浓烈氛围中,在名画中感受到了医学的另一种魅力。”黄钢教授说,希望这些埋藏于世界名画中的医学点滴,能引燃医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让医学变得妙趣横生。

  ■离开人,医学就失去了本源;离开了人文关怀,医学就失去了灵魂

  健康报:我发现,您办公室里就挂着路克·菲尔德斯的名作《穆瑞医生》。与医学相关的名画那么多,您为何对这幅油画情有独钟?

  黄  钢:我很欣赏世界名画,尤其酷爱这幅《穆瑞医生》。画作讲述的是画家本人因孩子患病而经历的一个痛苦场面:医生经历了一夜抢救,孩子似乎脱离了危险,但此时,疲惫的医生仍然坚守在床边。他手托下巴,全神贯注地看着孩子,似乎在思考下一步的处理方案。画面构图美妙而富有动感,孕育着丰富的故事及想象空间,表现出艺术与医学及人文的精妙融合,透射出医患之间的崇高信任与性命相托。

  20年前,我就看到过这幅画。当时我是一名临床医生,但没有更深刻的体会。后来随着对医学内涵的理解,以及医生与病人相互关系的认知,这幅画对我的触动越来越大。这些年来,我们的医院似乎更多地强调了先进的诊疗技术,而流失了人文关怀。但医学是人的科学,离开人,医学就失去了本源;离开了人文关怀,医学就失去了灵魂。《穆瑞医生》中那种融洽、和谐的医患关系,一直是我期盼并努力追求的。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体会到作为医生的伟大及其奉献精神。

  健康报:曾经作为一名医生,现在身为304am永利集团官网副院长,您为何会对似乎与医学关联不大的世界名画感兴趣?

  黄  钢:1991年,我远赴法国约瑟夫·傅里叶大学304am永利集团官网做访问学者。有一个休息日,我赶了几百公里的路程,来到慕名已久的巴黎参观卢浮宫。在接下来的3天中,我对卢浮宫陈列的世界各国名画流连忘返。看到与医学沾边的名画,我更是如痴如醉。于是每天清晨,我就背着一根长棍面包和一瓶矿泉水排队入场,直到傍晚时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当时的情景,我至今难以忘怀。我对那时映入眼帘的每一幅名画都记忆犹新,特别是画作背后那种对理性的追求、对人文的关注、对科学的执著,时常像过电影似的萦绕在脑际、撞击在心头。

  ■希望他们将来穿上白大褂真正成为一名医生之后,能多一份爱的情愫

  健康报:以“名画中的医学”为题开设一门课,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黄  钢:在当前不太正常的医患关系中,我认为特别需要树立医生的形象。医生这种坚毅、自信、奉献以及从容的形象,正是社会及病家信任感、依从性、真诚度的基础。而这份敬仰及美誉不是来源于医学技术本身,而是来源于医生的职业操守及高尚的人格魅力。人性的完整、爱心的奉献,博极医源的探索与精勤不倦的追求,就是我们期望塑造的医师职业精神的灵魂。

  但偏偏就是这些,在当今的医学教育中明显有所缺失。为此,我曾冥思苦想,试图以一种柔和而不是生硬的、一种润物无声而不是灌输式的办法,来启迪、诱导、感化在校的医学生,使他们将来穿上白大褂真正成为一名医生之后,能多一份爱的情愫。出于原先对世界名画的热爱,我首先想到了当年曾震撼我的世界名画,想借鉴名画中的医学韵味,通过讲座的形式来潜移默化地熏陶莘莘学子。

  健康报:医学生的学习压力本来就大,您开课前想过讲座能否为学生接受这个问题吗?

  黄  钢:这类作品不仅能激励医学生更认同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而且还能增强社会公众对医学职业神圣感的敬重之感。说心里话,一开始我还真有点担心。当我走上讲坛,看着台下一双双充满渴求的眼睛时,我心里终于有底了。那些离经叛道的医学先驱、那些离奇产生的外科术式,让我和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医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倾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断记忆、实践,而疾病的变化莫测则需要更多的经验与良好的悟性。同一种疾病,同样的治疗,结果却可能大相径庭。面对枯燥而琢磨不定的学习内容,部分医学生可能产生犹豫甚至退却。我期望我的讲座能让他们发现医学中的兴趣点,在艺术中体会医学,在医学中感悟艺术,发现医学与艺术原来是相通的。

  ■只有注入博爱与人文精神,今天的医学生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代名医

  健康报:在您的课堂上,哪些名画作品让医学生特别感兴趣,并能引发师生之间的共鸣?

  黄  钢: 那些展示医师敬业精神的名画颇受青睐,如杨·斯特恩的《生病的夫人》、弗朗西斯科·戈雅的《阿雷塔大夫与我在一起》。在这些画作里,没有太多的医疗器械,没有惊心动魄的诊治场面,但那情同手足的关爱画面,足以震撼所有人的心灵。医患之间早已超越简单的契约关系,人性的挚爱和亲人般的温暖跃然纸上。当时的医生作为生命的拯救者,备受社会与病家敬重。虽然没有今天所拥有的抗菌药物及先进设备,大量的患者因感染或今天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病症而失去了生命,但医生用他们的真诚关怀、爱心奉献及竭力挽救生命的努力,获得了病家的信赖。

  健康报:现实中的医患关系已经与名画里的意境脱了节。您对名画的解读,是否也是有感于当下医患间的隔阂与游离?

  黄  钢:非常遗憾,今天的医学技术进步了,但医患之间疏远了。医生更多依赖先进的设备,医患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接触频次越来越低,“望、触、叩、听”似已成传说。CT与B超随手开来,诊疗费用快速上涨,医疗负担日趋加重,政府、社会、医院、医生及病家均不满意,医患之间充斥着抱怨甚至敌视,促使“医闹”成为一个产业。医患之间本该有的崇敬与信任,竟成为我们心底渴求的奢望。这难道不是医学的悲哀吗?

  我相信,只有注入博爱与人文精神,今天的医学生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代名医。但要培养出真正挚爱医学职业的医生并非易事,这是医学教育中极具挑战性的重大命题。时下,我们要格外关注并及时遏制医学教育中出现的“纯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呼唤并强力推动医学人文的回归,304am永利集团官网不仅要开设哲学、历史、文学、宗教、人类学、伦理学等人文课程,更重要的是加强人文与病患关怀的社会体验与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人文课程不等于人文素养,人文教育必须融入到医学教育本身,在医学教育中挖掘并展现人文意蕴,使医学的专业教育成为丰富的、有意义的教育而非职业训练,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医生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真正感悟到完全胜任工作并充分享受工作的快乐。这不仅仅需要自我修炼,需要艺术与人文持续不断的熏陶,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以及公众的认可。只有将医术、艺术与仁爱完美结合,医生才能有理性的自我认知,社会才能对医生产生尊重与信赖,医学职业生活的神圣与完整才能得以保持。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菁菁校园

媒体聚焦

欢迎来到304am永利集团官网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