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实验室管理员、研究所学术秘书、研发中心技师……在各类科研机构里,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些人,虽然身处“辅助岗位”,但作用难以替代,相当程度上,他们的劳作和付出,保障着一个个课题组、一家家研究所的正常运转。而今,一方面这个幕后群体对科技创新的贡献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但另一方面,他们个人的职业发展仍然显得艰难。
近来,本报记者深入课题组、实验室,实录了他们的工作状况和他们的诉求希望,写下一组报道,今天起陆续刊出。唯愿科研机构里这个相对“弱势”的群体能得到更充分的阳光雨露。
金敏的办公桌上,有一大一小两个液晶屏,大的那个专门用来做PPT和实验制图,小的用于经费管理。
6年前刚进研究所时,金敏的职位是实验室管理员,兼仪器操作。后来,准备项目申报材料、为导师授课做PPT、帮学生修改论文图片、订购试剂耗材、财务报销,甚至实验室装修等等活儿,都归了她——这个“80后”女孩说:“现在我的岗位该叫个什么名称?不知道。我大概可以算是这个研究组的管家。”
做好“杂活”有技巧
金敏的工作单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304am永利集团官网共建的健康科学研究所,她当“管家”的肿瘤与血液免疫学研究组,是所里规模较大的一个研究组。
这天上班,金敏刚打开电脑,MSN上就跳出了一个对话框:“在吗?有个项目的启动书要准备……”不消两小时,她已接到三项任务:一个项目要写启动书,另一个项目要准备中期评估,还有一个要编写预算。
金敏说,启动书、中期汇报、年终总结之类的活儿几乎每个月都有,好在都已驾轻就熟;最紧张的活儿还是申报项目。
她的电脑里装了两个浏览器,其中的IE专用于项目申报——别人不许碰,连她自己也从不用来浏览旁的网站,就怕在网上申报的紧要关头,恶意插件冒出来捣乱。
很多部门的项目申报软件都很“古典”:系统只认XP,浏览器只认IE。金敏最近新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了项目申报,她狠狠心,卸载了win7,装回XP。
她的电脑硬盘是整个研究组里最大的。为方便查找,她习惯把所有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好,一一备份。只要导师说个关键词,她就能找出对应的资料。
身为“管家”,金敏还必须在导师与学生间“搞协调”。研究组组长张雁云对实验室规范要求很严,冰箱里的实验试剂必须摆放整齐,但学生们常常随手一放,或者随便用塑料袋包试剂,他看到就来气。金敏想出个办法:给每个冰箱加把锁,同时贴上标签写明“负责人”。这一来,学生们把试剂放得规整了,导师满意了。
“萝卜干饭”没少吃
金敏刚坐下十几分钟,就有人来找。
一个博士生测试细胞时仪器出了故障,测试板上的样品应该作废扔掉还是暂存冰箱?新来的实验室管理员吃不准,两人就一起跑来找金敏。金敏问了几句情况,告诉她们:“扔了吧!”
原来,这是一块有染色剂的测试板,“万一侧翻,会把冰箱里其它样品污染了。”她解释,这批细胞样品的成本不过百元,而冰箱里存放的组织样本价值几十万,所以,“还是扔掉保险”。
判断能力来自多年经验。进研究组后,金敏的第一个岗位就是实验室管理员,“萝卜干饭”没少吃。
她一个本科生,面对着实验室里这么多硕士、博士,压力很大。但她肯干,晚上帮着守实验,中午帮着订盒饭……在此同时,从帮忙用仪器分离细胞,到取动物组织样本,金敏一点点讨教技术、积累经验。“现在我很自信,学生们碰到问题都来找我,我基本都能帮着解决。”
她更擅长制图。一篇论文中的实验图表做得漂亮,能得到“印象分”,审阅者会高看一眼。可惜,不少博士实验做得漂亮,图却画不好,就都来请金敏帮忙。从小学过画画的金敏,制图有一套,平常总喜欢在网上搜寻生物制图小软件,还整套下载了配色方案,不断琢磨如何把图做得更漂亮。经过她“润色”的图表,就像精心打扮过的小姑娘,“山清水绿”。所里别的研究组做PPT,也会找她“打扮”。
今年,健康所与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准备把几本杂志的编辑部承接过来,所长希望金敏去做图片编辑,她也很喜欢这份工作,“可能先兼职,以后再考虑做全职”。
打算明年考博士
将来怎么办?一直是金敏心头的一个结。
去年,她在职硕士毕业,明年想考博士,“在研究所,学历低没法做。”现实状况是,除了“熬职称”,在个人职业发展上,她似乎没多少盼头。
金敏现在的职称是助理研究员——她不想走技术员的职称路线,因为到“副高”就封顶了;但走学术路线,即使念了博士而且顺利完成学业,她又有些迟了,难与“坐直通车”上来的同事比拼。
收入待遇也挺让她纠结。刚进所时,她到手的钱每月才1200元,房租就要花去一半多。为分担房租,6年里她不停地找人合租。去年在父母资助下,她总算买下了浦东一套4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
但背上了房贷,也不轻松。导师倚重她,对她不错,今年的年薪加到了10多万元。今后还会涨吗?相比其他实验室管理员,或者科研秘书,她已是“高薪”了。
国内很多实验室管理员都做不长,半年、两三个月就走人的情况,不在少数。工资低、活儿杂、地位不高,倘若学生厉害点、导师严格些,这个岗位的“性价比”实在很低。
在国外,实验室职员也很难做。由于他们的工资每年按规定都有一定涨幅,为节省开支,把更多经费花在科研上,一般两年左右,实验室就会更换管理员,而研究组常被资料丢失、日常管理跟不上等麻烦困扰。
金敏庆幸遇到了现在的导师,“实属难得”。当然,导师的实验室也因为有金敏,运转得很顺畅。
每个研究组一定都希望有个好的“管家”,科研机构的领导们,也深知“管家”的价值,然而,制度设计似乎并未与“希望”或“认知”匹配起来——是不是该为他们设计好个人职业发展的台阶,让他们安心,长期、稳定地为实验室管家?
原文下载:
http://whb.news365.com.cn/yw/201109/t20110906_3128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