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联体姐妹上午成功“分身”
2011-09-06 浏览( 来源:新民晚报 
 撰稿:应急万虹
 摄影:

  一项精准的胎儿期诊断技术,让一对年届四十的夫妇在“要或不要”的纠结中慎重地作出了抉择。一对可爱的小天使得以降生。
   
  妊娠19周起一路跟踪
   
    从妊娠19周起一路“跟踪”,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专家始终给出了明晰的意见——腹中的双胞胎不仅面面相对、胸腹部相连,她们还共有“一个”肝脏和“一个”心包,但两人的心脏分别独立。以目前的手术技术看,联体儿分离的可能性很大。
   
    今天上午,一组多学科专家团队为出生139天的安安、心心(化名)实施分离。
   
    9时30分,划开双胞胎胸腹部“连接”部分长达17厘米的皮肤组织;10时15分,开始“均匀”切分“横卧”于两人中间的肝脏,并迅速止血;11点20分,同时“包裹”着两颗心脏的心包被一分为二,再各自缝合;11时35分,联体儿成功“分身”。至中午记者发稿时,姐妹俩已分别躺在相邻的两张手术台上。
   
    16号手术室内,一分为二的两组专家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开始胸骨、皮肤修补及整形。
   
  选最适当“分身”时机
   
    “我们为这次分离手术准备了4个多月,希望在最适当的时机,作最圆满的手术,给姐妹俩争取最健康的未来。将来除了胸前多一道手术疤痕,相信她们能够与其他孩子一样成长。”曾经先后8次参与、也是第3次在儿童医学中心主刀联体婴儿分离的普外科专家陈其民教授颇有信心。
   
    然而,如此乐观的结果来得并不容易。由于家人不愿意过多“曝光”,记者能够透露的“背景”是:安安、心心的母亲系高龄初产,因为有几次流产经历,此次先由B超获知胎儿异样,“如果不要这对孩子,可能以后都没机会再怀孕生子了!”中年夫妇焦虑不安。
   
    受当地医院邀请,在胎儿诊断领域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儿科学组组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影像诊断中心主任朱铭教授前往会诊。“当时胎儿18周,通过磁共振确定了母亲肚里的胎儿的确是联体儿。31周时的复查,更详细显示了联体胎儿内脏相连的具体情况。之后我们便连续监测。”朱铭教授介绍说,面对还未出生却已知是畸形的胎儿,夫妇俩一度犹豫不决。“但是,十分明确的影像诊断,也一定给了安安、心心父母一个莫大的鼓励。”
   
    今年4月20日,一对足月、“总体重”4.89公斤的联体女婴在本市仁济医院降临人世,随即被转送至一墙之隔的儿童医学中心。
   
  手术预判都很准确
   
    手术证明了预先所有的“判断”!
   
    虽然这算不上本报记者  目击过的N次联体婴儿分离手术(包括1982年4月14日本市新华医院完成的国内首例联体婴儿分离术)中难度最大的一次,但却因其“依仗”于高超的产前诊断技术而别有一番意义。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约有80万-120万出生缺陷患儿出生。“生与不生”抑或“治与不治”,始终是一个引发争议的话题。
   
    “随着胎儿期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我们已经能够从怀孕14周起,对胎儿进行中枢神经、心血管、腹部脏器、泌尿系统甚至四肢畸形进行详细诊断,中晚期胎儿形态显示更清晰,效果会更好。”刚刚完成了《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筛查和早期综合诊疗》重大课题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刘锦纷教授,今天以小儿心胸外科专家的身份也出现在了手术台前。他表示,医院方面全面推进对各类常见先天缺陷的产前诊断,不仅能够为产科、儿科的后续处理提供依据,也能够为患儿父母建立起救治的信心。
   
    安安和心心,一个新的开端。


 
  原文下载:http://pdf.news365.com.cn/xmpdf/20110905/XM110905A101.pdf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菁菁校园

媒体聚焦

欢迎来到304am永利集团官网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