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会议室的门,陈国强教授愣了一下。实验室的同仁们齐刷刷站着、笑着、鼓掌,桌上摆着蛋糕、红酒、生日贺卡,为他这个“头儿”庆祝46岁生日。这是最近发生在上海交大304am永利集团官网的动人一幕。
“虽然您又长了一岁,但您又多了一份魅力,让我们感到骄傲;您又多了一份睿智,让我们看到光明的未来;您又多了一份稳重,让我们放心大胆去开拓‘江山’。或许,您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但不要忘记还有我们这些永远支持您的家人!”读着贺卡上的文字,上海交大304am永利集团官网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细胞分化与凋亡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国强有些哽咽。
有学生感慨:“虽说地球离了谁照样转,但我们还是要说,有陈老师在,是实验室之幸……”
陈国强有何等本事,能得到师生如此真诚的喜爱,如此高的评价?
“鬼才”魅力使然。
盯着白血病细胞“侦破”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陈国强头上顶着重重“光环”。可谁想到,他曾经高考落榜。
陈国强的家乡在湖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79年,16岁的他参加高考落榜了。比他年长20岁的哥哥逼着他复读一年。第二年,他勉强上了本科录取线。尽管他的志愿表上填的都是政法专业,但最终阴差阳错地被衡阳304am永利集团官网录取了。
大学第一年,他成绩不怎么样。大二那年,来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交大304am永利集团官网)的王振义教授来校开讲座,7天7次讲座,把陈国强“镇”住了。呵,大科学家就是这样的“派头”啊!他暗下决心:用功读书,将来要考王教授的研究生!这以后,陈国强的成绩开始拔尖。1985年陈国强考上了王振义的硕士研究生,若干年后又成为王教授的博士生。此时,血液学界新的领军人物陈竺留学归来,陈国强幸得两位名师点拨,功力日益深厚。
搞科研,在陈国强看来,有点像侦探破案。那时,国内有些地方用含砒霜的试剂治疗白血病,收获奇效,可没人知道其中机理。两位名师的鼓励和指导激发了陈国强的“侦探瘾”:搜集实验数据,就像分析犯罪现场的痕迹;然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抓获“元凶”;当“铁证如山”时,论文也就水到渠成。经过无数次实验,1996年,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血液》上发表的关于砒霜治疗白血病的论文,引起轰动。
2002年,陈国强结束了国外两年的高级访问学者工作回国,在二医大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当主任。当时实验室只有10名职工、1名教授,科研经费不足5000元。陈国强狠抓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仅用了三年,病生室从“奄奄一息”变为“气壮如牛”,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学科。其间,他盯着白血病和砒霜不放,一头扎进“案中案”。他苦思冥想:为什么在体外环境下,砒霜让白血病细胞迅速死亡,而患者注入砒霜药剂后,体内的白血病细胞能够部分分化成熟为良性细胞。灵感闪现,抓住不放。最终,他证明低浓度的氧哪怕没有砒霜介入也能使白血病细胞分化。一系列论文发表奠定了新的白血病细胞“改邪归正”的理论基础。
深夜暗访实验室
当科学家,陈国强有“鬼才”之誉;在“仕途”上,他也经常出奇招、怪招。他说:要对得起时间,对得起历史,对得起良心。
304am永利集团官网某实验室是个“烫手山芋”,人员关系一直不和谐。身为副院长的陈国强刚分管该实验室,就有“告状”的。陈国强去调研:偌大的会议桌前,实验室两拨人员分坐左右两边,泾渭分明,相互数落对方的不是。陈国强独坐中间,听大家发言。最后,他总结陈词:何必整天评论谁对谁错?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干事业上。如果每晚十一二点,我们这里的实验楼里,许多房间都灯火通明,那将是最美的图景。让“争斗”变成“干事”,我们才会变得充实。
临走时,他扔下一句话:“我会来暗访的。”
两周后一个晚上,10点多,陈国强果然到该实验室暗访。走进实验搂,他就皱眉了,只见走道上散落着实验后残留的兔毛、兔血,那是本科生上了实验课后留下的。每间房间灯火通明,可推门一看,整个楼面只有一个学生在电脑上玩纸牌。
陈国强回到自己办公室,立即在电脑里写下刚才见到的场景打印出来;再次来到这家实验室的楼道里,把暗访结果往黑板上一贴。
第二天,这个实验室便“炸开了锅”。有人辩解:“楼道没清理干净有啥关系,反正第二天早上阿姨会打扫的。”陈国强反问:“阿姨不是人吗?难道我们培养人才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最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无法传递吗?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怎么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创造出真正的知识?”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也怪,暗访事件后,这个实验室内部“争斗”少了,一心干事业的氛围浓了,高水平论文接二连三问世,几乎每年都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项目的支持。实验室的青年教师私下说:是陈国强改变了我们。
引进人才“丑话说在前”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陈国强开出的年薪仅15–25万元。奇怪的是,他与“相中”的人才谈半个小时,对方就会被他打动,铁了心加盟交大304am永利集团官网。
谈话通常单刀直入,陈国强总爱“把丑话说在前面”:第一,你进来后,并不是立马就能评上教授,需要经过严格考核,要拿得出“真金白银”。第二,并不是马上就有研究生给你带,你可能需要和其他导师一起带学生。如果你教徒有方,还怕学生不来投奔?第三,虽然当今资讯发达,但相比发达国家,我们这里得到最新科研信息还是要比人家慢一拍。第四……
“丑话”说完了,他开始描绘美好图景。“在这里搞科研,你是主人,不会有人压制你;虽然年薪不算高,可我们实行动态管理,只要有真本事,待遇会越来越好的。”这些话让海外人才感觉亲切、可信。
学生开玩笑说,陈老师不开口时其貌不扬,一开口就神采飞扬,成“帅哥”了。
有个故事广为流传。王立顺本来在一家外企工作,月薪一万五。那次,他跟着企业老板来陈国强的实验室推销仪器,听陈老师和老板侃了半小时,回去后就给陈国强发了个邮件:“我一直想找的就是你这样的老师。今天听你谈话,被你身上那种科学家的魅力折服了,希望跟着你干。”“我们这里每月津贴不超过5000元,你愿意来?”“愿意!”“来吧,不过先说好了,三年看不出是人才,走人!”小伙子如愿以偿,现在干得很出色。
学生们对陈国强又爱又怕。喜欢他孜孜不倦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时常闪现的科研灵感,喜欢他富有激情、实在和无私无畏,喜欢他甘为人梯不计名利的大气;怕在课题讨论会上,回答不出陈老师的问题,被他觉察出自己的一点点偷懒和懈怠。
“学生怕老师,似乎天经地义。可是,我怎么和他们深度交流啊?”
“我们交流的只是学问,可比学问更重要的是人格和智慧呀!”陈国强再次思考与青年人的
“代沟”问题。于是,去年9月,他开起了博客,希望深入人才培养的根本:“成就智慧,完善人格”。
最近的博客日志上,他写了这样一段文字:“一只蜗牛立志想干一番大事业,却哀叹自己没有能力。它设想去攀爬泰山,估计要走三千多年;它设想去渡长江,估计也要走三千多年;它再估计一下自己的寿命,朝暮之间就要死去。最后,它郁郁而终……追求过程,还是享受结果?有时,我们应该享受过程而不问结果,因为结果不可控;有时我们既要享受过程,也要享受结果,因为它们那么美好而且由你所控。恐怕只有这样,才能放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势利,享受‘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豁达。”
学生有所悟,回帖:“写得真好,谢谢陈老师!享受过程,就是对生命尽头之悲观的蔑视。”
记者 徐敏
【解放日报】“鬼才”魅力--记上海交大304am永利集团官网病理学学科带头人陈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