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杨文艺医生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杂志(JAMA)》发表了题为《诊室和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指标与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的原创研究论著。文中提出,相较临床常用的诊室血压,动态监测的夜间和24小时平均血压的水平与心血管事件更为相关。
2014年,杨文艺经由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医学青年人才计划”,被选派前往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作为其主要研究方向。攻读博士期间,杨文艺团队在其导师Jan A. Staessen教授建立的国际大样本动态血压人群数据库基础上,筛选出11135人作为研究随访对象,开展大型临床研究,其中,同附属于304am永利集团官网的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李燕教授也参与了这项研究。经过中位数为13.8年的随访,研究团队比较了基线时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的日间、夜间和24小时平均血压以及夜昼血压比值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并经过矫正其他危险因素后发现:与其他血压指标相比,夜间和24小时平均血压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最为相关。
据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少稳教授介绍,目前临床上普遍以诊室血压作为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标准,并以此来调整治疗方案,很少有医生会关注夜间血压。而杨文艺的发现让学界对血压的认识更进了一步。
据悉,此类具有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特点的临床研究,正是目前国内尚显薄弱的。同时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用“两条腿”走路,是大型公立医院真正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供“策源力”的应有之义。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近年来以人才培养带动三甲医院科研“创新链”,“孵化”科创策源力,从“应用知识”到“创造知识”,促进临床资源进一步为研发和产业发展服务,最终达到更好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发展的目的。
2014年9月,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出台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医务人员实施分类培养、分类考核、分类管理、分类晋升,对不同晋升通道内的人才依次制定共计4个大类、25个院内培养项目,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2015年3月,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组建临床研究中心并于2016年正式运行,中心相继建成临床统计中心、信息技术部、临床研究病房、(干)细胞技术研究部等。近年来,在这系列技术和服务平台支撑下,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以临床科学问题为导向,实现疾病研究与临床诊疗技术的新突破,相继在《SCIENCE》 《JCO》 《JAMA》等国际顶尖临床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并且获得了包括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在内的十余项国家级重点课题。
据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科研处处长祝延红介绍,医院在学科建设中注重专职研究团队与重点学科临床团队的深度融合,加强聚焦疾病的临床转化整合式研究,促进临床资源更好地为研发和产业发展服务,进一步支撑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