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304am永利集团官网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鲍春德与上海巴斯德所研究员张晓明联合在国际风湿病领域排名第一的期刊——《风湿病年鉴》(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影响因子为12.35)在线发表了名为“狼疮相关非典型记忆B细胞内mTORC1通路高度活化且存在功能失调”(Lupus-associated atypical memory B cells are mTORC1-hyperactivated and functionally dysregulated)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存在高比例的非典型记忆性B细胞(Atypical memory B cells, AtMs),与狼疮的疾病活动密切相关,提示雷帕霉素可能是SLE新的潜在的有效治疗药物。鲍春德和张晓明共同通讯作者,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仁济医院风湿科博士吴春梅、副主任医师扶琼、主任医师郭强。
众所周知,人体的免疫系统担负着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调控等作用,其中正确识别“自我”和“非我”,是免疫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关键特征。如果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机体针对“自身”的成分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就会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
据鲍春德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仁济医院陈顺乐教授在上海纺织女工中的调查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率大约是10万分之70。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发生在育龄期女性,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临床上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受累,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发生肾脏、神经系统、心肺、血液系统等全身各个脏器的功能衰竭,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SLE病因复杂,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导致目前临床上治疗手段有限。来源于哺乳动物骨髓的B淋巴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疾病条件下可以产生自身抗体,在SLE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B细胞的靶向药物可用于SLE的治疗,然而,不加区分的全面清除B细胞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因此,为了更精准的治疗,寻找B细胞中与疾病相关的特定亚群,并研究它们的功能和致病作用极为重要。
鲍春德团队联合张晓明课题组利用复杂流式细胞技术和多色免疫组化技术,发现新发未治疗的SLE患者外周血中存在一群非典型记忆性B细胞(即:AtMs)比例上升的现象。这群细胞具有独特的细胞表型、分子和功能特征,与SLE疾病活动高度正相关,并在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中高度浸润,提示AtMs是一群具有致病特征的狼疮特异性B细胞。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AtMs中存在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信号通路高度活化。
雷帕霉素(Rapamycin)是智利复活节岛土壤中发现的一种由土壤链霉菌分泌的代谢物,是mTORC1特异性抑制剂,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后的抗排斥反应。既往研究发现:对一些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活动性SLE患者,雷帕霉素可通过影响外周血中T细胞不同亚群的比例,降低患者疾病活动度,改善疾病病情。本研究发现,应用m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可有效阻断AtMs生成,并可有效抑制AtMs分化形成浆细胞和分泌自身抗体,表明阻断mTORC1通路是有效清除体内致病性B细胞AtMs的重要可行策略,进一步提示雷帕霉素可能是SLE新的潜在的有效治疗药物。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仁济医院风湿科诊治范围覆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炎性肌病(IIM)、白塞病、成人斯蒂尔病(AOSD)等风湿性疾病的所有病种,经过30多年的持续探索,完成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尤其在SLE的临床和科研水平方面达到国际水平。早在1987年,主持制订了SLE诊断的“上海标准”,经认可后写入医学大专院校统编教材。率先在国内建立诊断SLE的实验方法学,建立了上海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参比实验室,规范化了自身抗体检测,使SLE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此次研究得到了沈南教授提供的关键性支持,还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计划和“创新交叉团队”等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ard.bmj.com/content/early/2019/05/29/annrheumdis-2019-215039.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