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9个世界心脏日之际,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国内率先推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一站式”诊疗新模式。即:心内、心外科整合,实现“无缝”对接;就诊流程和诊疗流程采取“一站式”服务新模式。此举将最大限度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变传统的多次就诊、多次检查、多次住院的不利局面,患者住院天数将大大缩短,医疗费用明显降低。而且,通过心内、外科的整合,为心内、心外科“镶嵌式治疗”(Hybrid)技术这一当今国际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新技术的开展创造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该院心血管学科创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我国最早创立该专业学科的医院之一。九十年代在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的支持下,与哈佛大学304am永利集团官网波士顿儿童医院等世界最优秀的儿童医院合作,采取“配套成组”人才培养新举措,使该学科一举成为国内领先学科。1998年该学科整体东迁至目前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该学科更是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卫生部小儿心血管介入诊治培训基地(国内儿童医院唯一)、上海市小儿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目前,先天性心脏病年手术量去年已经超过3000例,是国内、国际儿童医院心脏病手术数量之冠,手术成功率达98%,其中新生儿病例占10%,复杂病例占40%,多项核心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此基础上,儿中心将目光瞄准国际小儿先心病诊疗新模式,通过学科整合,在国内率先推出“一站式”诊疗新模式,再次拿出创新举措。今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从踏进该院开始,即可享受“一步到位”的新诊疗流程,同时将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与质量。该院院长、小儿心脏病专家刘锦纷教授表示,这是心脏中心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探索医疗服务新模式的大胆尝试。
统计数据显示,在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7~8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按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在我国,每年有超过15万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出生。由于该院的品牌效应,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患者慕名而来,也因为如此,“看病难、住院难、治疗难”成为了病家的最大顾虑。一般情况下,患儿从门诊、影像检查、预约登记住院,到住入心内科病区行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出院后等待心血管内外科讨论,决定手术方案,再次登记住院外科病区,行外科手术治疗,整个治疗过程将经历多次门诊、多次检查、甚至多次住院的不便。特别是,病人集中时预约住院少则1~2个月,多则半年以上,使患儿家属在期盼、焦虑中度过术前的各种流程。多次的往返和一些重复检查也使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尤其是对外地患者。
儿中心小儿心血管内、外科整合后,最大程度地简化了就诊流程,形成了实质意义上的“一站式”诊疗模式。新模式打破传统,每个病区将心内、外科医生整合在一起,联合查房、联合病例讨论、联合制定治疗方案。使病人只需一次住院,便能得到心血管内、外科更有效的联合诊治。心脏中心主任、胸外科主任医师徐志伟教授介绍,新模式启用后,患者可避免多次影像检查,减少对患儿的辐射伤害,减少住院次数,平均缩短住院时间10-30天,降低治疗费用2500-8000元,“一站式”诊疗服务新模式将极大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模式推出的重要内涵和大胆创新还体现于心血管内、外科的“镶嵌式治疗”新技术将得到更有效的开展。其优点在于,内外科医师联合诊治,根据其先心病的解剖和病理生理来决定术前的检查途径,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如:心动超声图的检查能确诊,就不必要再做MRI或CT等。如CT或MRI能确诊的,就不必要再做心导管检查,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术前检查完成后,由心内科医师决定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或是外科手术方法,确保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体外循环手术,使患儿得到更合理的诊治。
据该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内科李奋主任介绍:“镶嵌式治疗”(Hybrid)技术,是今国际上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即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运用心血管介入与外科手术的复合技术,充分发挥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优势,治疗复杂的心血管疾病。其意义在于以患者为中心,融合多学科知识和理念,针对患者的不同病理生理状态,设计最佳治疗组合方案,从而以最小代价获得最佳的疗效。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和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两种技术的优势和缺陷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介入治疗尽管已经广泛运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但仍有很大局限性,如新生儿和小婴儿血管太细,导管无法进入。外科治疗仍然是复杂先心病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内外科镶嵌治疗将打破以往心血管内外科各行其是的格局,实现优势互补,可使高风险患者得到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由此导致的医疗资源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