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今年68岁,患有高度传导阻滞伴交界性逸搏心律,简单说,就是心脏里面负责传递信号的“电线”出了大问题,心房信号无法传递到心室,就好像领舞者和跟舞者之间失去了所有默契,各跳各的,心房和心室不再同步工作,只能乱跳。也因此,他常常感到头晕眼黑,还在家里晕倒过几次。
早上8点半,刘先生首先在附属瑞金医院接受了置入术。吴立群教授在潘文麒、凌天佑两位医生的协助下,通过股静脉穿刺,将Micra AV2起搏器植入心腔内部。20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
此时,和刘先生一墙之隔的另一间手术室里,7岁女孩玲玲(化名)也躺在病床上等待手术。在手术室外的玲玲的爸爸妈妈已经“紧张到无法呼吸”。
虽然从术前沟通、麻醉、手术准备,都做到极致的细致,但还是无法抑制地会冒出各种想法。当隔壁手术室传来刘先生手术非常成功的消息,玲玲的爸妈终于放下心来,玲玲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玲玲是一位三度传导阻滞患者,平均心跳只有40,因为心率过慢,心脏逐渐变大。尽管吴立群团队已完成近300例成人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但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不同年龄、不同体重及病情,都需要“量体裁衣”定制方案。针对玲玲的情况,吴立群团队面临全新挑战:因为在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这么小年龄心脏病患者接受这类型起搏器植入的先例。
术前,心内科、儿内科医生对玲玲的血管进行评估,决定从股静脉送入Micra AV2起搏器,考虑到玲玲年纪尚小,手术采取了全麻的方式进行,20分钟后起搏器牢牢抓住心肌,完美定位!此后,它将任劳任怨地担负起守护这颗心脏的职责。
目前,两位患者情况良好,预计术后两天左右即可出院。
据吴立群主任介绍,此次植入的升级版“胶囊起搏器”和1.0版相比,体积重量一样,维生素胶囊大小,重量约2克,也兼容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
此次升级后,最大的亮点是电池寿命延长了,它可以在人体内不眠不休工作近17年,减少更换起搏器,从而降低心动过缓患者的总体治疗负担。
无导线起搏器诞生已有十余年,全球有超过20万人植入。吴立群说,虽然起源于欧美,但是这几年,无导线起搏器也迅速在国内广泛使用。无导线起搏器因其无切口、无伤疤、无导线、无囊袋的优势,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