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前,沈大叔开始出现间歇性便血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后,肠镜检查发现竟是结肠癌——距肛门15cm处有一个3.0*3.0*4.25cm的息肉,病理诊断为乙状结肠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为了寻求最佳治疗效果,沈大叔入住附属仁济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在手术前期准备阶段,张子臻团队首先采用了肠镜下纳米碳染色定位技术,使得肿瘤在肠壁上的位置得以精确标识,为后续手术提供了精准的肿瘤定位信息。
据张子臻介绍,这一技术是利用黑色纳米碳粒子直接注射到肿瘤部位,借助肠镜清晰可见的染色效果,精确地标记出肿瘤在肠壁上的具体位置。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术中对病灶的定位更加准确,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肠组织,减少手术创伤。
张子臻团队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完成了这次手术,在高清三维视野下,病灶定位处清晰可见,达芬奇机器人的机械手臂如同外科医生的延伸,灵活而精准地深入腹腔,完成了对肿瘤及淋巴结的彻底切除。
“达芬奇机器人在手术中的表现非常出色。” 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曹晖教授介绍,“它可以提供极为清晰的三维立体视野,机械臂的灵活性和精准性也大大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这不仅确保了肿瘤切除的彻底性,也最大程度减少了组织损伤。”在此基础上,张子臻团队充分发挥微创理念,将类NOSES技术——“微创中的微创”,融入手术环节。医生们在气管插管全麻状态下,采用5孔法进入腹腔,细致地分离、游离肠系膜至根部,尤其注重对输尿管和血管走向的保护。随后,通过脐上的观察孔,实现对病变结肠段的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