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特色专科自2002年成立以来,已为结直肠癌、主动脉瘤、坏死性胰腺炎以及肿瘤大手术后并发症等40余种外科危重疾病患者开展营养支持和代谢调理,日前,该科的统计资料表明,8年来已先后为19465名患者提供了个体化肠外营养支持,改善了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有效辅助支持了原发疾病的治疗。
该特色专科配有标准的肠内外营养液配制室、先进的静脉营养配置设备以及一整套规范的营养液配置常规,为住院病人提供合理临床营养支持。通过管饲、静脉营养等营养支持方式,促进了患者的伤口愈合,降低了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提高了多种危重疾病如胸腹部大手术、肠瘘、胰瘘、短肠综合症、呼吸衰竭和白血病等疾病的治愈率,同时还加强了肿瘤病人对化疗、放疗、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等侵袭性治疗的耐受性,提高了他们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据了解,外科重症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的症状,表现为机体蛋白质分解增强,尿氮排泄增加,机体呈负氮平衡。机体蛋白质分解特别是在骨骼肌、结缔组织及肠道明显增加,被称为“自身相食”。而在临床上所能观察到最明显的特征是体重下降,医生往往无法辨别是患者的身体哪一部分营养丢失所造成的。该特色专科应用先进的机体组成分析仪,通过有效的检测,为临床营养支持的实施和疗效的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外科结直肠癌患者术前需服用肠道抗生素、泻药及清洁灌肠,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肠道屏障功能,并致肠道菌群失调;外科危重病人因创伤、手术及坏死性胰腺炎等应激反应亦导致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及肠道菌群失调。此类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败血症及泌尿系、呼吸系统和伤口感染多与肠道条件致病菌有关。该院营养特色专科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其病理机制,采用肠道粘膜营养制剂、早期肠内营养及微生态治疗等积极预防肠源性感染,已在临床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疗效。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如今肠外肠内营养特色专科在秦环龙教授的带领下,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上海市医学科学三等奖二项,其成果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中造福了众多患者。该专科在对外科危重病人物质代谢变化、营养支持策略、肠屏障功能保护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