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 学科普

不能打骂,如何管教“熊孩子”?

【 发布日期:2022-08-10 】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发育行为儿科 王广海

作为家长,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养孩子,让孩子行为得当。这份工作极具挑战性,需要大量时间和耐心。然而,面对“熊孩子”的时候,再温柔的亲爸妈,也有把持不住的时候,似乎是被迫、不得不选择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训孩子,希望借此规范孩子的不良行为。传统观念里,家有家规,而不遵守家规,就有家法伺候,这时戒尺就派上用场了。“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打你是为你好”、“讲了多少次了,谁让你不听,逼我打你”,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观念或表达,似乎也让打骂孩子变得合情合理,甚至是“必要的教养策略”。然而,事实上打骂孩子往轻了说是消极、无效的教养方式,而往重了说可能就是虐待孩子!因此,在我的心头,也希望在每一位父母的心头悬一把戒尺,给自己立一个规矩,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打骂孩子。

一、遭打骂的孩子

1、注意力缺陷多动的孩子

因为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工作原因,我为许多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提供行为干预,这些孩子往往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拖延、学习成绩较差、行为多动冲动、不遵守规则和指令等,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功能损害,而家长也不堪其苦,焦头烂额却无计可施,变成了网传“陪孩子做作业疯掉的父母”、“被老师打电话或约见最多的父母”。长期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很多家长也会选择打骂的方式教养孩子。

我在门诊曾遇到一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妈妈,是拿着一个小木棍来诊室的,妈妈说只要有这个小木棍,孩子就会比较乖。一方面,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是前额叶兴奋不足或执行功能缺陷导致,是需要治疗的一种疾病,这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孩子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表现打骂孩子,如同因为孩子的重感冒打喷嚏而打骂孩子,显然是不适当的。另一方面,这类孩子本身就存在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的症状,被家长打骂后,变得提心吊胆,便更不能专心学习;他们也可能会去模仿父母,变得更加多动、冲动,甚至转而打骂欺凌弱小的动物或同伴。也就是说,打骂的教养方式不但没效果,还会加重孩子的症状表现。

2、来自星星的孩子

在临床上,我还提供自闭症儿童的“金标准”——ADOS-2评估和干预服务。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儿童也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核心症状表现是社会交往缺陷、重复刻板的行为和狭窄的兴趣。一些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在管教孩子或给孩子做康复训练的时候,也是棍不离手,希望借此教会孩子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这种管教孩子的方式,不但不能促进孩子的社会交流互动,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更加退缩,社会交往缺陷更为明显。基于ADOS-2的评估结果,我们采用以家长为中介的循证技术,教会家长在家庭和日常生活中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其中首要原则是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进行训练和干预,若整个过程是愉快而自然的,那效果会更好。另外,通过干预睡眠问题、情绪行为障碍等共患问题,也能间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脑功能。

3、哭闹不能安睡的孩子

婴幼儿睡眠问题,如入睡抗拒、入睡困难、频繁夜醒、过度哭吵也是我在临床上常常遇到的问题。我曾遇到一位家长,在无数个夜里尝试各种方法都不能安抚哭闹的孩子入睡后,有一次竟然把抱在手上的孩子重重摔在床上。我还遇到过一位家长,质问几个月大的宝宝“宝宝,你和为娘的有仇吗,生下来就是折磨我的吗?”

很多家长曾这样对我说“王医生,宝宝不好好睡觉,把他/她揍一顿或者凶一下,让宝宝哭一会儿,反而很快就睡了”。不难想象,这些都是孩子的成长噩梦。特别是当妈妈有产后抑郁、失眠或过于焦虑时,在照顾孩子睡觉时更容易出现打骂或者过度刺激的方式。其实,根据我的临床经验,采用行为干预和调整的方法,孩子的睡眠问题通常1-2周就可以调节好。

总之,养育、管教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是一份需要时间、耐心和爱心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家长掌握有效、健康的策略,而打骂孩子的管教方式不但无效,并且有害!

二、不打骂孩子的理由

美国儿科学会声明强调,“有效地管教,培养健康的孩子”, 倡导关注教导良好行为,而不是惩罚不良行为。研究表明,打屁股、打耳光,以及其他形式的体罚对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起作用。同样的道理,对孩子大喊大叫或羞辱孩子也不起作用。严厉的躯体动作和语言惩罚除了无效外,还会损害孩子的长期身心健康。

1、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父母和照顾者不要打孩子。打孩子会增加孩子的攻击性和愤怒,不能教会孩子责任和自我控制。一项包括了来自美国20个大城市孩子的研究发现,使用体罚的家庭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孩子被打的越多,行为就越异常,这引起了更多的体罚。打屁股不仅损害了亲子关系,还会给孩子一个信号,如果你感到沮丧,你就可以让人痛苦——即使对你所爱的人也可如此。当孩子们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被打的孩子可能更容易打别人。

2、体罚增加了受伤的风险,特别是在18个月以下的儿童,可能在大脑和身体上留下显著的疤痕。被打的孩子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荷尔蒙——毒性压力,体罚也可能损害大脑发育。一项研究发现,反复被打的年轻人大脑灰质较少,而灰质是大脑中与自我控制有关的部分,而且智商测试的表现也低于对照组。

3、训斥辱骂会产生伤害。对孩子大喊大叫,用言语造成情感上的痛苦或羞愧,不仅是无效管教,而且是有害的。严苛的言语管教,即使父母平时再慈爱,也会导致孩子更多的不当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严苛的言语管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普遍,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和抑郁症状。

三、健康管教策略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采取积极的管教策略,有效地教育儿童管理自己的行为,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可接受的行为,防止孩子受到伤害,同时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1、用冷静的语言和行为示范教导孩子什么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行为,示范你希望孩子表现的榜样行为。

2、制定明确和一致的规则,引导孩子遵守。一定要用孩子能理解的、年龄适当的语言来解释这些规则。

3、冷静而坚定地解释孩子如果行为不当的后果。例如,告诉孩子,如果她不收拾玩具,你将把玩具收起来,并且这一天剩余的时间都不能玩。做好坚持的准备,不要几分钟就放弃了。但是记住, 永远不要剥夺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比如一顿饭。

4、倾听很重要。在帮助解决问题之前,让孩子把事情说完。若不当行为有规律出现时,家长应当特别注意,比如孩子是否感到嫉妒。与孩子谈谈这件事,而不仅仅是让孩子承担后果。

5、有效管教的最有力工具是关注——强化积极行为,而不鼓励其他行为。记住,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获得父母的关注。

6、孩子需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做错了,什么时候做对了。积极表扬他们的正确行为,赞扬他们的成功和良好的尝试。赞扬要具体,例如:“哇,你把玩具收好了!”

7、只要孩子没有做一些危险的事情,忽视是阻止不良行为最有效的方法,这能教会孩子行为的自然后果。例如,如果孩子故意丢饼干,她很快就没有饼干吃了。如果她把玩具扔了,打碎了,她就不能玩了。过不了多久,她就学会了不扔掉饼干,爱护玩具。

8、提前计划好孩子可能有困难行为的情况。让孩子为即将到来的活动做好准备,解释并演示希望孩子如何表现。

9、有时候,孩子会因为无聊或者没事干而做出了不当的行为。给孩子找点别的事情做,不良行为就可能因转移而减少。例如,孩子吃手指时,请他玩一个玩具。

10、当孩子打破规则时,暂停可能会特别有效。通过提醒孩子,如果他们不停止的话,他们会得到暂停时间。用尽量简短、不带情绪的语言提醒孩子哪里做错了,并且在一段预先设定的时间内将孩子从环境中移开(每岁1分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法则)。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尝试让孩子决定暂停时间长短,而不是预先设定。你可以说,“你去冷静一会儿,当你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可以控制自己了,再回来。”这个策略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和练习自我管理技能,这个方法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和青少年也很有效。

四、学习成为合格的父母

少有人是天生合格的父母,但通过学习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不能打骂孩子这是底线,但合格的父母还要学习掌握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养育技巧,特别当孩子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以及睡眠问题等时,这就更加重要了。儿童保健科、发育行为儿科、儿童精神心理科等专业人员,以及学校老师为家长提供教养咨询和指导服务,目前仍十分不足,这也是未来健康导向的医教结合工作重点。

沪ICP备05052060号 沪举报中心沪公安网备31009102000045

版权所有©304am永利集团官网

地址:中国上海重庆南路227号东一舍102、105、107

邮编:200025

电话:021-63846590转776822或77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