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 学科普

《唐人街探案》: “分裂”的心理探索

【 发布日期:2022-07-13 】

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陈剑华 陈如梦

凭借2015年与2018年的两部《唐人街探案》,导演成功构建起了属于他自己的“探案宇宙”:一个天才少年加一个聒噪活宝的搭档,每到一个地方总会遇到一桩扑朔迷离的命案,遵循日式经典与美式风格的“本格推理”,以及结尾特别留置的一个反转……

从第一部里的密室杀人,到第二部更为复杂的连环杀人,从“麦当劳三要素”到“波士顿计量法”,两部《唐人街探案》不仅包含着很多“探案冷知识”,同时也隐藏着不少心理学密码。

凶手是“分裂”的

两部《唐人街探案》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真正的凶手都是“表里不一”的。看过第一部的观众,一定还记得影片最后那本《格林童话》和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笑——一个看起来乖巧听话、受尽欺凌的孤女,但影片暗示她才是主导凶杀案的幕后真凶,不禁让人猜测她的内心是否充满阴暗、暴力和杀戮。而第二部中的连环杀手竟然是衣冠楚楚、举止得体、谈吐优雅的医生,白天救人,晚上杀人。

其实,在很多犯罪电影或电视剧中,都塑造过这类具有强烈反差的人物,有些人觉得他们内心扭曲、心理变态;有些人甚至会说,他们是双重人格。但很多时候,他们只是采用了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分裂。有时,我们在生活中也有可能碰到这样的人,当他们出现在不同的环境或场合时,会表现出不太相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性格和行为。

例如,某位公司职员在工作场合总是谈吐得体,待人彬彬有礼,朋友们都认为他是一位忠诚的、值得信赖的人。但在家中,他却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勃然大怒,甚至对妻子恶言相向。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种程度谈不上虚伪、变态,只是他们用以欺骗自己或是他人的一种技巧。

孩子在发育早期,会将妈妈分裂成“好妈妈”和“坏妈妈”。一个是他所爱的、好的、让他满足的妈妈,一个是他所恨的、坏的、令人受挫折的妈妈。由于婴儿的现实整合能力不足,他无法整合这种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的矛盾感受,所以他只能将好妈妈和坏妈妈区分开来,从而避免体会到对于母亲的冲突感觉。一个稳定的“妈妈”形象和稳定的家庭环境会促进婴儿情感整合能力的发展, 他们逐渐会将人和事区分开来,也开始明白绝大多数人是同时具有可爱和可憎的品质的。但一旦婴儿长期被暴虐的父母所照料,处于长期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很有可能就将这种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延续下去。

对于婴儿来说,分裂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生存方式,但当这种防御机制出现在成人身上,那就会给人一种幼稚的、极端的感觉。

分裂这种防御机制经常出现于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身上。他们的特点被概括为“稳定的不稳定”,即他们的情感、认知、行为总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波动,有时特别兴奋,有时极端绝望;有时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有时认为自己一文不值;有时充满干劲,有时又懒散无力。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体会到的“坏的”感受,而将这些负面的东西投射给其他人,让他人痛苦是他们控制世界的方式。

历史上很多连环杀手也被认为是严重的偏执狂或是边缘型人格。大多数的连环杀手非常善于察言观色,外表很具有欺骗性,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家庭环境非常不稳定,他们从小就需要依靠对暴虐父母的察言观色以获取相对安全的生存。他们在童年遭到了父母反复无常的对待,无法感受到真正的亲情、友情、爱情;他们往往非常孤独,但又无比渴望获得关爱。对于他们来说,“分裂”似乎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只有将“好的”和“坏的”完全分割,他们才能避免自己陷入自己无法应对的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中。

侦探是“分裂”的

两部《唐人街探案》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侦探秦风最后似乎都放过了真正的凶手。第一部里,是那个看起来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第二部则是美国的“黑户口”宋义。这两个人都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小女孩父母双亡,养父对她有异常的感情,她没有人可以依靠,除了她自己;宋义的妹妹被人贩子拐卖,生死未卜,而他自己被黑在美国,无人可以替他们兄妹伸冤。影片暗示这两个人都依靠精心的布局和巧妙的策划,让案件根据他们的计划准确进行。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会有一个天才少年侦探的介入。

刘昊然饰演的天才少年秦风自小父亲入狱,由奶奶抚养长大,口吃、略自闭,有着超越年龄的冷静缜密。第一部里,他在警校面试的时候,被问及考警校的原因,他回答:“想要进行一次完美的犯罪。”在两部探案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他非常享受那种对于蛛丝马迹的捕捉,对案情抽丝剥茧地分析,他能够完全猜到凶手的心思——这跟《神探夏洛克》很像,剧中一位女警官就曾怀疑夏洛克是凶手,因为他看起来太“享受”犯罪了。有人质疑秦风是因为自身智商超群,所以习惯于站在上帝视角来裁决众生、审判罪犯,终有一天他会彻底“黑化”,去实施他心目中“完美的犯罪”。所以秦风是不是也“分裂”了呢?虽然我们无法得知编剧接下来的安排,但从影片中一些细节却可以看出,秦风对抓住即将犯案的凶手的焦急是真切的,他对于真相的渴望也是观众能感受到的。因而从笔者的角度,至少从目前的两部电影内容来看,秦风并非是不分善恶,而是他对于善恶的判断标准并非基于世俗的道德观念,而是基于他自身理性的逻辑,这可能跟他孤僻的童年生活有关。第二部中,宋义在窗边救下秦风时,秦风关注的却是他使用左手的细节——这是一个过于理性、冷静的人,一个具备犯罪条件的人。

第一部《唐人街探案》里,秦风和唐仁再次潜入颂帕工坊寻找案件真相时说:“要破解罪恶,就必须接近它,甚至成为它。”而在第二部结尾,宋义对秦风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所以不要看太久。”秦风依靠他超于常人的思维能力去感知罪犯的心理,模拟罪犯的思维方式,这种长期游走在善恶两端的状态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迷失自我,沉溺在自己构建的世界观中。

同时,观众在秦风身上,也投射了自己的情感与喜好,他们同样会因为同情、怜悯、崇拜等各种情绪,而在心理上“放过”真正的凶手。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对凶手、尤其是连环凶手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因为这类人神秘、危险,因此能调动人们的非凡想象力。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电影中出现的连环杀手,正符合公众的“喜好”——智商极高、举止优雅、冷酷无情、自律性强,有精英气质,这样的人物,往往更能引发公众的讨论与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众对于犯罪,同样并非是黑白二元对立,而是存有个人的心理判断:其实,不要说秦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善与恶的选择,公众对于连环杀手的追捧一方面显示了大家的猎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内心深处对于不受法律和社会规范约束的“自由”地带的暗暗渴望。

但其实,分裂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一个人需要知道,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我们不能简单将事物一分为二地对待,正如第一部《唐人街探案》片头的那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每个人都会有动摇、分裂的时候,重要的是能否坚守住自己心中的那一方净土。

沪ICP备05052060号 沪举报中心沪公安网备31009102000045

版权所有©304am永利集团官网

地址:中国上海重庆南路227号东一舍102、105、107

邮编:200025

电话:021-63846590转776822或77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