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住培之路

从大宇宙到小宇宙

【 发布日期:2022-08-08 】

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基地 周千

自从2007年的那个苦夏,我与儿时理想中的专业——宇宙学痛失交臂后,我的目光不得不落向人脑这个“小宇宙”。

初到中国医科大学,我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只好寄情于音乐与舞蹈。组乐队、排舞蹈、上台演出,看似风光无限、风流倜傥,内心却极度惶惑。每到期末,啃下崭新的课本,考试时,用“自编自导”的答案填满试卷。就这样,四年半的光阴逝去,我侥幸未因成绩原因被末位淘汰。可是,新的挑战不期而至——以后该从事哪门专科?正在一筹莫展之时,直到一张科普图片点醒了我!人脑不就是一个小宇宙吗?它们的网络结构竟如此相似,我为何不去一探究竟呢?也许是老天给我的一根救命稻草,经过多方咨询得知,在我学校的附属医院里,就有这么一个团队,专门从事脑科学的研究!我带着发现新大陆般的欣喜,马上与他们取得联系,于是,我便在选科大会上,郑重地喊出了“精神医学科”五个字。

我的硕士、博士阶段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均为重性精神疾病的脑功能影像学。这期间,在课题组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如鱼得水,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毕业时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并荣获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其间还有幸获得了公派赴耶鲁大学留学一年的机会。

虽然科研的工作很充实,获得成果时很快乐,但如果不真正面对病人,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毕业后我阔别恩师和家人,只身来到上海,开始了我的规培之路。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景色怡人,花园般的、风貌各异的两个院区里,共有2000余名病员正在接受治疗。他们有的是初次发病,因无法再与人正常交流而被家属“哄骗”至此。一进病房,便狂喊乱叫,护士、护工和保安在医生的“命令”下, 手脚麻利地把他们约束在床上,强有力的针药打下去,病员很快安静了下来。管床医生这才近前,询问病史、精神检查,并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开具处方。而近旁以或诡异、或冷漠、或同情的神情围观的病员们,有的病情尚未控制、时而冒出几句不知所云的话;有的早已转为慢性,每天周而复始地做着同样的事;也有的病情已经缓解、等待着出院。在我最开始规培的半年里,我便在这样的病房里工作。30张病床的管理任务着实让一个没有临床经验的我感到有些吃力,难有机会跟这些心里住着精灵的人们进行细致地攀谈,只能利用教学查房的机会,详尽地了解他们的故事。我希望规培结束、业务熟练以后,能够有机会再与他们进行晤谈。

由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是专科医院,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神科医师,又必须要掌握内科和急救的相关知识。于是,我便被分配到上海长征医院,继续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内科、急救科轮转。如前文所述,我的本科学习基础不佳,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而且拖了这么久,又要加倍地还。

消化内科的带教老师,是院里出了名的“病历达人”,病历中教科书般严谨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着实让我领教了一番;神经内科的带教老师,得知我有科研经验,便在帮我理清神经查体项目之余,给我分配了一些科研任务供我学习;血液内科的带教老师,以极其严厉的态度,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熟练掌握了实际操作骨髓穿刺的技巧,并学会了在患者繁杂的既往病历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心内科的医生和护士老师们,让我领会到即便再繁忙,也不能少了温情;肾内科的带教老师让我明白,见微知著、去粗取精,乃是作出正确医疗决策的必要条件;急救科重症监护室的带教老师教会了我如何抓住主要矛盾,但还要兼顾次要矛盾。就这样,在各科带教老师的辛劳教导下,加上下班后恶补基础,我还算顺利地完成了各科临床工作。我坚信在即将轮转的呼吸科和内分泌科,还会给我带来许多宝贵的收获和体验。

凭借精神科的学习工作经验,我在内科轮转时,可以及时发现有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并进行心理疏导。例如在心内科,有一位其他同事经管的患者,夜间出现不明原因的躁动,却没有躯体异常指标的支持,科室同事和老师都一筹莫展,我主动请缨,对其简单进行了心理访谈,发现患者的躁动是由一个生活事件导致的,于是,我对其进行了约半个小时的心理疏导,患者终于释怀,且躁动没有再出现,引得同事及老师啧啧称赞。我对我经管的患者及其家属,也会进行最大限度的安慰,发现问题及时与之沟通,因此从未与患者及家属产生过矛盾。我也会利用我的专业积淀,有时在科室小讲课时对内科同事进行精神科宣教,帮助大家了解鉴别有精神症状患者的基本方法。

尽管临床工作繁重,我仍然没有停止对“小宇宙”的思考。那些病员们的“小宇 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有幸,我此前在精神科轮转时的带教老师一直指导着我的科研工作。参与精神科和脑科学相关课题、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充实了我下班后的生活,我乐此不疲。未来,我仍将继续探索新知,尽绵薄之力,为精神医学事业添砖加瓦。

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临床技能、出色的科研能力,还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我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繁忙之余,我还有钢琴为伴,弹上一曲,缓解压力,陶冶情操,为明天的工作蓄势充电,这使我在工作时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毕竟,面对精神障碍患者,要用自己的心理能量,为他们的“小宇宙”带来新的秩序。

下一条: 我的医路传承

沪ICP备05052060号 沪举报中心沪公安网备31009102000045

版权所有©304am永利集团官网

地址:中国上海重庆南路227号东一舍102、105、107

邮编:200025

电话:021-63846590转776822或77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