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住培之路

奔跑吧,我的麻醉科住培之路

【 发布日期:2022-07-13 】

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基地 许红娇

谈起一台成功的手术,人们常常归功于外科医生医术之精湛,感谢主治医师之精心施治,而忽视了麻醉医师的默默奉献。的确,在接触麻醉学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甚至在学习了麻醉学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仍然是这样想的。直到进入了临床实习,我才对这份职业真真正正地肃然起敬。

2014年到2016年,这两年是我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规培基地的规培时间。这两年来,有辛酸、有感动、有欢笑、有热泪,正如《双城记》所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医疗信息化、基因学、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使传统医学绽放出了新的生命力,人类似乎离拥抱健康已然不远;同时,我们所处的也是最坏的时代——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作为新医改的被动接受者,我们处于各种医疗制度的变革漩涡之中,医患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张,伤医、医闹事件层出不穷。我作为一名小小的规培医生,不断思索着、纠结着、努力着,最重要的是,我进步着。这两年来的汗水和泪水没有白费,让我从最初的懵懵懂懂,慢慢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麻醉医生。如今,我在访视病人时,会自豪的对他们说,你好,我是你的麻醉医生!

现在我已经顺利进入了麻醉科专科培训计划第一年,回首规培,各种感慨历历在目。

两年的规陪生活,给了我很多启示,首先是为医者的严谨和责任。

手术无论大小,病情无论轻重,当需要我们麻醉医生时,都是全麻,有时最普通的手术也隐藏着巨大的危险,必须思想高度集中,不能有半点马虎。手术中,病人是没有呼吸的,全靠麻醉机控制,病人身上的各种管子,各种电线,它们所连通的都生命,稍有差池,命悬一线。就连小小一颗牙齿,如若疏忽、即可能引起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术前的访视也十分重要,要打一场有准备的仗,决不能临阵走钢丝。

其次,是为医者的无私奉献。我用惊喜来形容加班,是否感觉不妥?然而超长时间的工作,着实吓了我一跳。麻醉医生的一天开始得很早,马不停蹄风风火火,为了能让手术按时运作,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麻醉医生的一天,也结束得很晚,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每个人都守在自己的一间手术室内,直到手术结束病人苏醒,送至病房。有时甚至完成几个系列的手术后,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如果赶上突发急诊,随时服从上级调遣。我们的“夜生活”,丰富而刺激。

再次是为医者的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规培的首要目的就是学习,与从课本中的汲取知识不同,它是在实践中出真知,在务实下出经验。五年加三年的大学阶段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存于脑中,要说不理解,也不尽然,每次考试都能应付过关。然而,在最初进入临床工作时,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理论与临床的差距,那种似懂非懂的无力感,是那般的强大。尤记得第一次遇到全麻病人拔管时喉痉挛发生,面对着病人的氧饱和度跌破新的低限,当时的我只想得到边敲开病人紧闭的牙关,边大喊向上级老师求救,心中焦急又害怕,除此之外什么都不会做了。老师赶来后,见到此场面丝毫不见慌张,三下五除二将问题解决,随后一切如常。待将病人送走,老师先是安抚我的紧张情绪,随后细心地从病理生理到临床鉴别诊断,再到临床麻醉处理及愈后仔细分析给我。经过这样的第一次经历,之后遇到喉痉挛的发生,我都能冷静面对,积极救治、措施得当,及时通知上级老师到场。

以上事例虽只是两年多经历中的点滴,却充分展现了规培的魅力。让一个刚刚离开大学并没有临床经验的小医生,能够在老师带教的前提下,平稳、充实、并且快速地从零到一的过渡。这是对病人负责、对医生负责,更是对医学事业的敬重。临床工作虽然忙碌,科里每周一、周三的早晨,还组织了业务学习。对于学科前沿、罕见病例、经典知识,大家轮流以小讲课的形式在早会中进行交流。每次进行抢救工作之后,老师都习惯于做次病例讨论,分析得失在哪里。我收获颇丰,前辈们的思想经验总结,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正是这样紧锣密布的培养,使我得益良多,进步迅速。

我时刻提醒着自己,规培的这几年,我是来学习的。两年里,我先后在上级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妇科、五官科、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骨科全麻手术逾千台,相比两年前的自己,业务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然而在漫漫麻醉道路中,这只是冰山一角。工作中,我们一起加班,一起忙绿,一起紧张。业余时间,我们一起活跃,一起聚餐,一起拍照,一起旅游。两年的规培日子,我得到了严格的训练和全面的锻炼。这不仅是我终生难忘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每当回想起在规培基地工作学习的点点滴滴,印证了我的成长足迹,希望它能成为我奔跑的起点,完成一次从医学生到麻醉医师的破茧成蝶。

沪ICP备05052060号 沪举报中心沪公安网备31009102000045

版权所有©304am永利集团官网

地址:中国上海重庆南路227号东一舍102、105、107

邮编:200025

电话:021-63846590转776822或77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