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医院急诊基地 田磊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是我学医之路的转折点,让我坚定了从医这条道路。
住培前,我接受了五年本科教育和三年研究生学习,共八年学医之路。这八年,医学对我而言,是教科书中的医学,是实验室里的医学,是理论医学。这八年,医生对我而言,只是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并未真正理解。这八年,“救死扶伤”对我而言,仍然是我选择学医时的一个梦想,从未践行。因此,这八年医学之路对我而言,即漫长又充满迷茫,让我的从医之路有些许动摇。
2015年7月,我进入304am永利集团官网附属仁济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成为一名急诊科住院医师。这是我学医之路的转折点,让我对医学、医生、救死扶伤和医学之路有了全新的认识。
医学,是临床医学
进入临床的第一个科室是急诊科病房,急诊病房是医院病种最丰富的地方。每次查房,都有一种在八大系统疾病中“穿梭”的感觉。例如,查1床病人时,主任会问你“重 症肺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这个病人符合哪些诊断标准?”;查2床时,主任会问你“糖 尿病酮症酸中毒怎么处理,如何给病人制定降糖方案?”;查3床时,主任会问你“急性 胰腺炎患者开放饮食的条件有哪些,这个病人是否可以开放饮食,如何开放?”;查4床时,主任会让你给病人做一套神经体格检查……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深刻体会到每个病人都是一本内科教材书,病人是诊断学实践的载体。住培让我认识到医学来源于病人,不是理论医学,而是临床医学。
医生,是智体兼修的职业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救治病患的本领,二是医患沟通的 技能。救治病患的本领是医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社会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临床医生要不断学习,不断修炼自身救治病患的本领,以适应当今社会对医生的要求。医生在诊治病患过程中,医患沟通技能至关重要,也是处理病患的一部分。好的医患沟通能够营造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实现医生和病人的共赢。所以,临床医生需要不断修炼医患沟通技能。
医生这份职业,其实是一份体力活。在临床上一般会有这样的经历:上午跟着上级查到11点甚至12点多,当你准备吃饭时,主班护士就开始轰炸式催促新病人医嘱,等你处理好病人,可能已经到了下午1点钟,这个时候你才能吃饭。这种经历并非少数,时有发 生。另外,并不是每个夜班都能一觉到天亮,很多时候你会被病人夜间叫醒多次,我们形象的称之为“仰卧起坐式的夜班”。如果此时再来一个高强度的心肺复苏,那么大量体能将会流失。因此,医生需要修炼体能,强健体魄。
救死扶伤,时喜时悲
近两年的住培让我深刻认识到,救死扶伤并非易事,让人时喜时悲。我收治的第一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是一名年轻女性,发病的诱因是颈部巨大脓肿。由于颈部巨大脓肿愈合较慢,患者在急诊病房住院约2个月后,才顺利出院。住院期间,作为床位医生,我天天给患者换药处理伤口,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成为朋友。患者的母亲时常拿一些白兰花到病房,使病房充满了温馨。回忆那段时光,记忆中总有淡淡的花香。但是,并非所有病患之痛苦都能被解除。近期,我们急诊监护室收治了一个处于昏迷状态的21岁小伙儿,入院已有一个多月,各项检查都已完善,并多次邀请院内外知名专家会诊,仍未寻找到病因,患者至今昏迷不醒。每当看到患者父母忧伤和迫切的眼神,作为医生的我们也感到无奈和无力。但这种无奈和无力并没有让我们绝望,我们至今仍在努力寻找让小伙子苏醒的方法。
医学之路,需要微笑医学艺术
近年来,“伤医事件”时有发生,谴责和愤怒似乎成为了医务工作者唯一能做的事 情。304am永利集团官网院长陈国强院士曾经说过:“在任何职业生涯中,都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有体恤入微的,有温文尔雅的,自然也有蛮横无理的,出言不逊的,但后者只是极个别的,大多数患者都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就我而言, 住培两年间我和绝大部分患者及家属都相处得特别愉快。故而,我坚信大部分患者和家属对医生是尊敬的。面对当前不甚如意的医患环境,谴责和愤怒是无用的。从医生自身角度而言,不断提升临床技能,加强人文精神修养,用微笑面对每一名患者,是改善医患环境的一种途径。希波拉底曾说过,医学的艺术包括疾病、患者和医生。在疾病面前,医生和患者是天然的盟军。在医学的道路上,我们要做患者需要的医生,这就是医学艺术。
住培让我全新认识了医学,认识了医生这个职业,认识了救死扶伤这件事,认识了医学之路。现在的我,更加热爱医学,热爱医生这个职业,我将坚定不移地在医学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发扬仁济医院“仁术济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