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培彬(1912-1989)男,汉族,江西萍乡人,天主教徒,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一级教授,历任瑞金医院副院长、院长、顾问,外科主任。全国人大三届、五届、六届代表,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天主教知识分子联谊会名誉会长。系比利时归侨。
傅培彬教授是一位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著名的外科专家。他少年时代跟随勤工俭学的父亲,先后到法国及比利时读书。1937年,日寇侵占上海,当时正在比利时鲁汶大学304am永利集团官网读书的傅培彬,怀着爱国之心依然中断学业,回国参加救亡工作,热忱为抗日伤员服务。193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在比利时一面工作,一面刻苦学习外科技术,盼望着报效祖国的那一天。抗战胜利后,1946年欧亚交通刚恢复,他就乘第一艘开往亚洲的轮船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他只能空怀一腔报国情,英雄无用武之地。直到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他才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傅培彬教授就象多年的游子找到母亲一样,不仅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全部无私地奉献给祖国的医学科学事业,而且还继续刻苦学习,以适应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傅培彬教授是一位学识渊博,造诣精深的外科专家,他在我国外科事业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早在50年代对小儿外科、烧伤外科的建立,心血管外科兴起以及“消灭血吸虫”的外科治疗,他做出了功绩;并开展了“消化道一层吻合”以及“同种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60年代后期,对攻克肿瘤,他提出了“扩大根治术”的观点,经实践证明,胃癌、结肠癌的疗效均已达到国际水平。粉碎“四人帮”后,恢复了器官移植的科研,在他的领导与参与下,我国第一例肝脏移植和心脏移植在瑞金医院获得成功,开创了我国器官移植外科崭新的一页。接着,他又领导开展了胆道外科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研究,创立了一整套科学,合理使用的治疗方案,使存活率上升到70%,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傅培斌教授重视人才培养,他要求青年医师不仅要掌握外科手术操作,还要学习基础理论,他常说:“一个科室,一个医师,如果培养工作未做好,治疗病人再多,也不算完成任务”。经他亲手培养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些已成为我国医学界的著名专家。
傅培斌教授热爱病人数十年如一日,被病人称为“当代的白求恩”。就在他身患重病以后,还日以继夜地为医疗工作,为学科建设操劳。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心血和生命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卫生事业。赢得了他的同道、学生和广大医护人员的尊敬和爱戴。他优异的科学成就多次获得卫生部及上海市的奖励,1977年,1978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1981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3年又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傅培斌教授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1981年比利时皇家医学会授予他外籍荣誉会员称号,1982年法国巴黎外科学院吸收他为外籍会员。1983年法国外科学会授予他荣誉会员称号,1987年比利时国王授予他骑士勋章。
傅培斌教授于1989年10月26日不幸逝世,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