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学工
女博导易静的医学科研人生——专访易静教授
  作者:  2014-07-04

4月份看到易静老师给我人人网的第一条留言时,我着实吓了一跳,易老师一直是传说中的女学霸:博导、教授、PI、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学生心目中的优秀班导师……在交医工作期间,我对易老师一直有耳闻,但没有正面接触过。在和易老师网上交流两个月后,我萌生了见本尊的想法。

在一个上午的交谈中,易老师就很多学生现在困惑的问题表达了她的看法,没有虚华,只有坦诚。希望,我能在这里,用自己肤浅的语言将易老师的淳淳教诲转述给同行者。让吾侪一起,在这些朴实而又充实的问答中能找到困惑我们已久的答案。

问题一:当初为什么会走上医学这样一条道路?

我的家庭有学医的传统,祖父毕业于北京大学304am永利集团官网前身的学校,父辈当中也有医生。36年前,文革十年停止考试招生的大学突然恢复高考,在父亲的建议下我报考了那时候的二医。当时我是一名女工,几乎没有接受过数理化基础教育,在工厂三班倒的条件下挥汗复习了一个夏天后被录取,这份经历现在回想都很振奋。高考虽然无疑改变了我的命运,但是当时对专业的选择其实还是带有很大的盲目和随意的。

问题二:缘何从医生转为科研?

本科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二级医院工作。我挺喜欢儿科临床工作,但受当时出国潮的影响,想尝试改变,几经考虑之后又决定回母校二医读研。成为研究生后,自己对科研的兴趣和自信是慢慢培养起来的。一路走下来,其实到很晚才清楚地意识到,在大学里做科研和教学比当临床医生更适合自己。

问题三:对于这个选择有没有后悔或者犹豫过?

其实我们在做很多选择的时候,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合适,也就谈不上把利弊看得很清楚。我想更多的就需要在实践中发现自我的长处和短处。一旦决心在选择的方向上继续走下去,年轻人还是需要一点精神去坚持的,在坚持中把“利”发挥到最大,把“弊”限制到最小。像我就曾发奋:既然决定在国内读研就要做到将来在学术上不逊于出国的同学。这种决心给自己一路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带来力量。

问题四:怎么判断合不合适呢?因为我们一些学生当初是在懵懂之中报了医学,如何判断学医究竟合不合适自己呢?

在我看来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问题,帮助在医学生阶段作此判断:一是是否喜欢;二是是否合适;三是是否最喜欢、最合适。

一是问自己的内心,从科室轮转看到的医务人员和病人身上,能否体会医学这个行业或医院里的工作值得喜欢。最近学院毕业典礼上那位教师代表发言说得很对,医生得到的成就感和心灵的安慰常常抵消自己的辛苦和抱怨。这种“得”可以源于拯救了病人生命和他们的家庭,也可以源于自己诊治中的决策正确和技艺高超,所以可以既满足人的慈悲心,也满足功德心。这往往是其他行业无法带来的,是对个人价值的极大肯定。所谓的无怨无悔就是因为喜欢胜过了其他。

二是找一些有阅历、有经验的业内人士进行咨询,分析你的性格、特长和表现,帮助你判断自己是不是个潜在的医学人才。

三是也可以通过一些实习或者业余爱好来试探自我的优势和喜好,推断是否你真的以其他为业会比医学更有满足感。当然,这跟人的具体情况有关系,显然受到马斯洛所说的追求层次的影响。

我们很多同学把医学这个职业狭隘化了,学医其实可以发展的职业道路非常宽广,可以发挥自己很多方面的特长。比如当了医生,你喜欢交流,喜欢和学生沟通,那么就可以多承担教学方面的内容;喜欢研究,就可以多做科研;组织能力强、喜欢管理,也可以转行行政。在学医的基础上改行也有很多选择,我的医学背景研究生中就有当学术杂志编辑和生物医药企业管理的,总有合适你的方向。当然,在做好主业的同时,也可以根据爱好特长发挥特长,比如我就有认识一些医生写文章或者主持非常好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虽然高考时中学老师曾建议学物理,我自己年轻时喜爱文学,过了大半辈子,我深以学医为幸。学医这个过程带给了我很多益处,相信这对于同学们也会一样。如果你们未来做医生,谋生的同时,可以救死扶伤。即使不做医生,学医的经历也是非常宝贵的。首先,它会给你一种安全感,你对身体、对疾病和治疗有着比别人很好的了解,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都会极大提高。其次,医学课程,特别典型的是诊断学,培育了缜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鉴别诊断”的思维方式仿佛法宝,任何自然的、社会的、人生的现象都可以循此路子分析,让人认识问题更加理性和全面,同时也不乏弹性,因为医学总有例外,这对于自己认识世界、把握人生都大有裨益。

问题五:作为一名女性,在科研道路上,你觉得有什么优势和不足吗?

女性的生理特点和社会角色的确会带来更多的压力和事务,比如照顾家庭等。对于我个人来说,一直以来,我照顾孩子的时间可能不够,幸好我的孩子长大后很理解我。但同样因为女性,可能因为更相信直觉,对于科学的追求更加简单,更加单纯,似乎也更加坚持。也可能尤其因为我自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人的缘故吧。

问题六:现在的学生和上世纪相比有什么不同?您个人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开放性的社会让信息的渠道更加多远,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开阔,个性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因为选择余地多了,学生容易浅尝则止,同时缺乏了一定的刻苦性和坚韧性。

我个人喜欢的学生是:首先是有一种对品格的追求,不放弃对正直、善良、真诚等品格的追求;其次是对学习有热情,不单是学业,还有其他知识,热爱学习,喜欢思考。再者是有包容心,大气谦和。

易静小传:304am永利集团官网基础304am永利集团官网生化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组长、系副主任。1982在上海第二304am永利集团官网获得医学学位,1987-1993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接受研究生培养,获得生物物理专业硕士学位和人体组织胚胎学专业博士学位,1993-1994年在法国国立健康卫生研究院第28单位做博士后研究,2001-2002年在美国伊利诺宜大学芝加哥分校做访问学者,先后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304am永利集团官网讲师、副教授、教授,曾兼任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基础304am永利集团官网副院长。